小小书屋>都市现代>魔鬼经纪人>第四零二章 《星计划》是鲶鱼
有道理。”

他们仁禾的经营手段本质上就是网红推手。只不过是他们资金充足,推的手法更高而已。

他们推的是网红,也是明星。仁禾的艺人靠的是流量,作品对于仁禾的艺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艺人的人气。

他们用了七八年时间,才扭转了娱乐圈的风向。之前也不乏一片成名、一曲成名的艺人,但在他们手上却更多。

利用网络资源,一部普通的饲电视剧就能推红一个艺人。靠的是炒作。有了相当名气,明星就可以通过各种资源曝光,增加流量。

仁禾的很多艺人都是靠着这种手法捧起来的。

在仁禾,艺人的相貌是关键,那是吸引追星族主力——年轻人——的关键。他们提高名气和人气的方式。那是用来消费和降低人气的。他们靠的综艺节目和各种炒作。

而在前两年,这种手法遭到了挫折。

一场娱乐圈黑幕大曝光。让仁禾损失不小艺人,而且炒作力度也不得不降低。不仅是他们,其他和他们一样的娱乐公司的艺人也遭受损失。

那场黑幕让消费市场对艺人的演技和社会道德更加注重。而对之前的明星产生了严重怀疑。这让一些演技好相貌不太出众的艺人得到一个喘息的空间。

而耿氏就是在那种环境下崛起的。

而耿氏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仁禾。

去年仁禾利用王承想离间的耿植和李琪,只是第一步。如果成功了,耿氏单打独斗绝对不是仁禾的对手。

只可惜他们不仅没有成功,还损失很大。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此长彼消,耿氏已经不是他们仁禾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的存在。

更不要说,耿氏现在不是单打独斗。

他们只能是各凭本事了。

“我们的理念也该变一变了。”左边的男人拿起酒杯,说。“现在消费市场风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未来几年内,消费主力依然这批人。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很难拉回来。”

右边的那个男人若有所思,点头说:“你说的没错。我们确实也需要培养一些真正的演员。而且需要拿得出手的作品。”

“我也是那么想,只不过,仁禾现在可发掘的潜力不多。而且那帮人已经养废了。”

这话说的是仁禾的艺人。他们已经被捧得自高自大、不知所谓,拍戏敷衍,要钱却狠。现在很多剧组都已经渐渐抛弃这些看着票房号召力很强却很难出好作品的明星。

单靠仁禾捧他们,成本太高。仁禾本来是靠他们赚钱的,不是为了捧他们亏本的。

“那就挖几个人回来好了。只要有几个能撑得起架子,再带带那些废物,也算是可以回收利用一下。”

“挖人确实很必要,只是现在挖人不好挖,各家大公司对真正有本事的艺人看得很紧。”

“那就挖有能力还没成名的。挖过来了,拍几部小制作就能培养起来。”

左边男人笑着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耿氏的艺人就是那么蹦出来。”他含笑说。“可惜,耿氏的艺人不好挖。”

“要不试一试。耿氏有几个艺人的合同好像只剩下两年了。违约金应该不高。”

左边的男人想了想,摇头说:“要是挖他们也是丢脸。之前华涛就想挖人,当时耿氏的处境更差,但是人没挖到,还被打了脸。耿氏的的资源太多,他们不挖人就算了,别人别想从他们手里挖人。”

这话让另外一个男人无话可说。

“耿氏的资源确实很足。”

“关键,是耿植。”

“他确实也是个人物。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气候。你有没有想过和星皇加深合作?”

“之前的合作,你不也看到了。”

“此一时彼一时。之前他们占着主动,现在环境在变化。”

“他们也缓过气来了。你没看他们这两年从学校里签了不少不少人,甚至签了《好声音》的冠军和殿军。他们也要走中间路线了。”

“哈哈,这事说起来耿植和李琪就是为人做嫁衣裳了。”

“他们未必在乎那些人。你没看耿氏几个艺人突然变成了歌手?风头比好声音那好几个要硬得多。”

右边的男人笑不出来了。

《蒙面歌手》第一季落幕,耿氏和鼎云几个艺人霸占了前八中的七席位置,另外一个是耿植。

虽然有人说黑幕。但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结果,因为那八个人确实比被淘汰的人更强。

之前只唱过两首口水歌的宁子欣,成为《蒙面歌手》的第一名,而第二名是被认为具有歌后实力的秋子琴。

现在耿氏有两个潜在的歌后了。尤其是宁子欣,揭面后,粉丝首次突破一亿,达到一亿两千万。而且这个数字没有任何作假。

可以想象,一旦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宁子欣出唱片,那会是怎么样一个场面。

左边的男人又说:“别忘了他们的《星计划》。”

“这么说来,我们必须走中间线路了。”

“连耿氏都要走,我们为什么不走了。”

《星计划》必定源源不断培养出有专业能力的艺人。这些艺人一旦显『露』潜力,耿氏他们肯定会大力培养。一旦培养起来,会压缩网红式艺人的生存空间。

现在看来,将这些有专业能力的艺人发掘出来,同时用网红炒作的方式将人炒起来,似乎才是最好培养方式。

仁禾对《星计划》是忌惮,而更多人是感兴趣。


状态提示:第四零二章 《星计划》是鲶鱼--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