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唐暮云>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凉蕃兵

自长安西出关中,不论是兵路还是商路,平凉往往是必经之路。

这座位于泾河上游的城关,屏障三秦、环控五原,正好落于北萧关泾原、南凤翔陇州、东奉天咸阳、西陇山天险所形成的核心之中。

如此立于往来要道上的重城,又依傍着崆峒山和泾河水源,自然也是军旅看中的驻扎之所。

暖花开,丝绸之路的商贾团队又像辛勤迁的蚂蚁般,密集地出现了。不过饶是商人具有天生的冒险精神和神通广大的本事,这兴元元年的天,他们离平凉还很有一些路程时,就已经格外小心起来。

毕竟,附近驻扎了两万吐蕃军。

原本,在大唐帝国平定东西突厥后,往来商胡们利用复归稳妥的丝绸之路,立即欢天喜地、马不停蹄的进行往来贸易。自长安到大秦,什么货物、牲口甚至奴隶,在沿途见不到、买不到?然而,安史之乱中,大量驻守边关的唐军内调,河西陇右至安西北庭之间的土地,被迅速崛起的吐蕃占领,丝路又变得艰险起来。

彪悍如虎狼的吐蕃人,连回纥人、沙陀人都怵他们,别说西域其他那些买卖再是做得风生水起、面对兵匪也很难有还手之力的商胡了。

观望了几,有些胆大的商队熬不得时间,领队将心一横,上了大道,遥遥望见连绵起伏的梁垣上营帐林立,炊烟袅袅,却并无人马出来巡游。如此太平无事地走了几遭,东西两头的商胡们相遇后互递消息,终于弄清楚,虽然这支吐蕃军声势不小,却是个大唐的将军所领,乃入关东行,去给大唐天子平叛的。

这卯时,吐蕃大将军,琼达乞,立于大帐外,遥望那条通往平凉城的宽阔道路。

初升的红,播下的万丈光芒并不强烈,只仿佛少女面颊的羞赧绯色般,晕染了苍山与平原。那些已经启程赶路的商队,在光中变成了一组、又一组缓缓移动的剪影,悦耳的驼****远远传来,近处则是鸟鸣花香,如此音画,令人感到宛如处一个世道宁美的梦幻中。

然而琼达乞眼望如此胜景,却仍是心事重重。

这位平生第一次来到中原帝国境内的吐蕃贵族,虽在还没入关时,就幸运地攒了一件痛击回纥梅录将军的军功,可他脸上,始终见不到洋洋得意的表,而是于不卑不亢的神色下,藏了一丝焦急。

他心中清楚,根据国书,他们须帮助中原天子平定叛乱,方能拿走安西北庭。可是入关半个月了,那位唐人将军皇甫珩虽对自己礼待有加,却并未来商议行军等事宜。

他出征前,向广德元年直取长安的前辈请教过,自己也仔细演习过地图,从萧关开始,经邠宁和鄜坊这两个尚在唐人手中的藩镇一路东进,应不会遇到过大的险阻,来到帝国都城长安的北郊,不过三四百里的行军路程。若不是耽搁在平凉,此时只怕他们连长安的城墙都已经能看到了。

“琼将军,起得这么早?”

琼达乞正兀自忧思,忽听后有人叫他。

“皇甫中丞,吐蕃本是离太阳最近的国度,本将见到阳光跃入帐中,便欢喜得要出来见它。”[林清传]修仙之步步高升

琼达乞看起来没有几分心眼,实则也知何时先开口,何时须藏拙,此刻听皇甫珩反过来问自己,便只摇头道“本将正要向中丞请教。”

皇甫珩暗道,此人关健时刻倒也警觉,不肯透露吐蕃人知晓多少朝廷焦头烂额的程度。

“琼将军,都道军如火,但有时又如风,一忽儿狂风大作,一忽儿又风平浪静。令吾军按兵不动之事,本将也正遣使去东边敬询圣上,是否四方节度使终究幡然悔悟,仍愿效忠大唐,正在合力围攻长安。”

琼达乞听皇甫珩又将话绕了回来,也知这大唐出的节制吐蕃军的将领,不肯轻易被自己牵着鼻子走,便决定暂时偃旗息鼓,不再追bi)。

未料皇甫珩却又另起话头“丹布珠下已被圣上视作有功之臣一般,论大使数月来亦居间奔波,不知他二位对眼下局面有何计较?”

这回轮到琼达乞若有深意地一笑,并未马上答话。

他回冲自己的奴仆打了个手势,奴仆赶忙牵过将军的驹,一匹头小颈畅、廓如山、四膝如团、毛色异常光亮的健壮公马。

琼达乞接过奴仆手中扎制精巧的猪鬃刷,将驹从脖子到背脊,再到四条结识异常的马腿,都细细地刷了一遍。

这马,得了主人如此精心的伺候,识趣地将头凑了过来,以鼻子颇有分寸地拱了拱琼达乞满是胡茬的下巴颏。

琼达乞亲昵地拍拍它,然后让奴仆牵走,去饱餐一顿只有将军的马才能吃到的最好的饲料。

“皇甫中丞可识得这是何地的好马?”

皇甫珩道“本将瞧着这神骏姿态与皮毛颜色,有些像汗血马,但体型与我们中原自前朝便开始豢养的汗血马略有不同。”

琼达乞显出得意之色“这是西域宁远国进献汗血马后,我们用其与高原战马交配,得到的良驹,不但像汗血马那般善于长途奔袭,并且耐得严寒。”

他提到的宁远国,便是汉代赫赫有名的大宛国。汉武帝当年为了得到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数次兴兵远征,牺牲无数汉家儿郎的命,甚至连贰师将军李广利都差点儿死在西域,才从大宛掳获了千余匹汗血马回到玉门关,再送到汉代的长安城。

宁远本臣服于大唐,天宝八年,宁远国王子屋磨还率领使团来到长安朝拜玄宗皇帝。安史之乱中,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凉蕃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