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春秋伊始>第三节 孙伯符少年出世 投舅父丹杨招兵(一)

就在曹操忙着与吕布相争、关中西凉诸将内哄、袁绍经营冀州、刘表雄据荆襄的时候,本已成为丧家之犬的袁术,却趁机在荆扬一带站稳了脚跟,而帮他反败为胜的却是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孙策,孙伯符。而这一切的前因后果还得追溯到中平六年,孙坚起兵讨董卓的那一刻。

孙坚起兵时,其家人尚在寿春。早年因躲避战乱,举家迁往庐江的周瑜家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为防董卓拿孙坚家人的性命相要挟,立即派人带着周瑜前往寿春邀请孙坚举家迁往庐江避祸。

两个十四岁的少年,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相遇了。

周瑜与孙策一见如故,周瑜相貌堂堂,孙策一表人才;周瑜好结交名士,孙策亦有相同的爱好;周瑜文武全才,素有大志,孙策虽为少年,却早已练就了一身的武艺,他渴望像父亲一样纵横沙场,建功立业。几乎相同的家世,又使得两人之间没有任何身份上的隔阂,二人就像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更确切地说,更像是彼此的影子。所以当周瑜的长辈提出举家搬至庐江的建议后,孙策不加思索的就答应了。等孙策一家迁至庐江后,周瑜更是说服家人搬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策一家居住,他侍奉孙策的母亲就像自己的亲娘一般,两家自此亲如一家。

周瑜与孙策习兵书,练武艺,空闲之余就一起结伴而行去拜会名士。周瑜善音律,每当抚琴时,孙策总会在一旁舞剑。自古英雄出少年,只要是见过他俩的人都断定,等到日后成年之时,天下必有此二人的身影。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初平二年,孙坚战死襄阳,作为长子的孙策,必须要抗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他带着不到十岁的弟弟孙权以及三个妹妹,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江东安葬。临别之际,孙策给周瑜留下了两句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杀黄祖,誓不为人。”

“他日若建功立业,还请周公瑾一同前往。”

周瑜亦回道:“此生定不负孙伯符。”盗墓天书

张纮猜想孙策定会说出为父报仇的豪言壮语,但他也完全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孙策竟能把这番话说得如此滴水不漏,既言明了自己的志向,又表明不会硬拼,更重要的是他还谈到了天下,这从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口中说出,使得张纮断定此人日后决非池中物,而孙策在说完这句话后便不再言语,就像一尊雕像,矗立在自己的面前。

张纮收起笑容,正色发问道:“依伯符所言,如何才能还太平于天下呢?”

孙策信心十足地回道:“目前汉室衰败,天下大乱,英雄豪杰拥兵自重,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再肯为天下出力了。家父曾与袁将军一起讨伐董卓,就在功成之时,竟不幸为黄祖所害。我虽然年轻,见识亦不能与家父相提并论。但家父却留下千余精卒,由袁将军暂为统领。我打算先派人将母亲及弟弟、妹妹们送到曲阿由舅舅代为照看,然后再去扬州袁将军那里召回家父的部将,最后去丹阳招兵买马,东据吴郡、会稽,待向刘表报仇雪恨后,做外蕃臣服于朝廷,您看这样可行否?”

听完这一番话,张纮在心中暗暗伸出了大拇指,只不过若想成大事,有了智慧、勇气还不够,张纮还想从孙策身上找到一样“东西”,他故意扳起面孔,同时表现出爱莫能助的样子,他叹着气无奈地说道:“我资质平庸,见识浅薄,况又有丧服在身,伯符啊!你的事,我也实在帮不上什么忙了。”


状态提示:第三节 孙伯符少年出世 投舅父丹杨招兵(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