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皇帝死了,那皇帝的儿子天然就应该是下一任的君主,更何况未来的皇太后就是他的人。
作为典型的外戚,而且距离京城这么近,他肯定要捍卫皇太后和新一任君主,这是毋庸置疑的。
皇帝还没有死呢,黄得功就已经开始调兵了,皇帝肯定要问呐,肯定要传旨呀:你黄得功私自调兵,究竟是意欲何为呢?
黄得功的反应就是:圣旨上说了些什么不重要,我首先得确认一下这个圣旨是谁发出来的。
皇帝早已“不能理事”了,而皇子又尚在幼冲,这圣旨是谁发出来的?
是不是有人别有用心的矫诏了呢?我黄得功一定要查个清楚。
所谓的查个清楚,其实就是相当于把圣旨当废纸了。
要说这是违抗圣旨的话,完全可以想象得的到黄得功会怎么说:皇上早已不省人事了,我严重怀疑有人挟持了病重的皇帝发出了假冒的圣旨,我甚至皇帝是不是还活着,是不是皇帝早就死了有人故意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反正,只要不是父死子继的传位方式,黄得功就有几百中理由保持严重的怀疑态度。
当然,如果是一道宣布传位给皇子的诏书下达,不管真假黄得功都一定会相信,而且会全力拥护。
除非复隆皇帝本人亲自出面,证明一切,否则的话,他黄得功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理解从京城发出来的圣旨了。
但是,以复隆皇帝现在的身体状况,还能公开露面吗?
还能用一种足以使得公众信服的形式解释一切吗?
显然不能。
与此同时,湖广、江西、淮右的毅勇军纷纷异动,纷纷调兵遣将,目标直指黄得功,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
淮扬一带的毅勇军已经集结完毕,摆出了一副随时都要渡江的意思。
淮安的毅勇军则快速南下,几天之后就可以饮马长江了。
很明显,毅勇军是绝对拥护永王的,而黄得功则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压在皇子身上了。
只要复隆皇帝一死,到时候不管是谁继承了皇位,必然会有一场大战。
局势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最有意思的是,各地的宗室藩王全都嗅到了风雨的气息,却全都无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
就好像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会有一场即将扑面而来的狂风暴雨。
没过多久,由高起潜率领的毅勇军正式南下,据说的奉旨而来。
而和毅勇军敌对的黄得功部也说是奉旨。
这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那些个藩王全都装聋作哑,谁也不发表任何看法。
事实上,按照传统,宗室藩王理应就应该支持黄得功,他们应该是“父死子继”阵营,毕竟那是正统的皇位更迭方式。
作为宗室,作为朱氏子孙,他们就应该支持幌子嘛。
但是,黄得功的实力和张启阳相差太多了,真要是打起来的话,恐怕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张启阳就能把黄得功干趴下。
为了这么个事情把张启阳彻底得罪,而且还不能改变大局,那显然对自己不利。
若是公开支持张启阳的话,则显得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他们索性就装哑巴了。
只等着最终的结局出现之后,谁胜利了就支持谁,反正这天下照样姓朱,依旧是大明天下嘛。
至于说复隆皇帝本人到底要把皇位传给谁,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在经过大半夜吓人的咳嗽之后,复隆皇帝的身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肿胀,整个人看起来足足“胖”了两圈儿,全身上下都闪耀着诡异的光泽,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假人而不是血肉之躯。
“掌灯,掌灯……”
在皇帝艰难的呼喊声中,翁皇后只是不停的低声饮泣,年纪最小的昭仁公主则“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连安宁公主都忍不住的潸然泪下了。
青天白日里,难得的好天气,掌的哪门子灯?
皇帝的视力越来越不行了,近乎于盲。
从昨天开始,复隆皇帝就是不停的喊“饿”,好像不知道饥饱似的吃了很多,还是在喊饿。
但却不敢再给他吃了,安宁公主强忍着泪水,侧身坐在龙榻之前,握住复隆皇帝的手说道:“陛下,已掌上灯了。”
“已掌上灯了么?为何朕还是看不到……”话未说完,就停止。
皇帝已经意识到他的视力问题了,顿时无言。
过了很久之后,皇帝才终于开口:“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辰时末刻。”
“哦”了一声之后,皇帝就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大殿之中安静的很,只有翁皇后和昭仁公主与长平公主低低的饮泣之声。
“有什么消息没有?”
“没……”
皇帝苦笑了一下,无奈的说道:“朕……我都已经是这幅模样了,还有什么好隐瞒的呢?说吧,就算是再坏的消息,朕已不怕了。”
“黄得功调兵,似有异动。”
“就这些吗?”
“高起潜已率兵南下,淮扬各地人马齐集长江边上,只要一道命令就可以开赴过来。”
“京中呢?”
“有七个在京官员散布谣言,已被刘乾龙拿下了,现京中安稳的很。”
有刘乾龙这个活阎王震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挥刀过去,以雷霆手段震慑过后,在京营和巡防营按兵不动的情况之下,自然有若泰山之安。
“朕……我知道了。”
复隆皇帝没有再说什么,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