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418章:蛤蟆炮

发生在京城的种种变故比戏台子上演的还要精彩,谁也想不到已经要死了的大清国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又唱了这么一出大戏。

虽说天子脚下的老百姓们历经风雨见多识广,可这么频繁的变化还真是头一回听说。

时至今日,连最底层的市井小民都糊涂了,根本就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带着辫子兵入关的吴三桂把脸一抹,竟然竖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联合了左梦庚,带着好几万人马攻打北京城,搞的好像他们才是正经的“大明王师”。

这出大戏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真不是一般的热闹。

虽然外面打的热火朝天,但老百姓的日子还得过下去,比如说郑头儿在绿柳胡同口置办的那所新宅子,“重新装修”的工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就算是站在街道上,也能看到里边高高的脚手架,看样子这所宅子的新主人是准备重新砌起一道“隔院墙”。

虽然热心的左邻右舍很想看看里边到底装修成了什么样子,奈何大门总是紧闭着,众人也就不好过去打搅了。

又是一个暮色渐浓的黄昏时分,郑头儿故意用很大的声音哼唱着小曲儿,一步三摇的来到自家的新宅子门前,轻轻叩了三下门环,稍微停了约莫一个呼吸的时间之后,又叩了两下。

紧闭的大门从里边打开了一道小小的缝隙,探出一个人来。

那人先是环视四周,郑头儿朝着他微微点了点头,小声说道:“就我一个人。”

郑头儿进去之后,大门再次紧紧关闭,还专门上了两道门闩,一副戒备森严的情形。

院子里满是散落的砖头、石板、灰粉等物,木镐、铁锹、手锄等工具随处可见,几个匠人模样的人正在紧张忙碌的干着泥水活儿。

就算是有人进来了,看到这幅情形也绝对不会生出疑心,因为这里完全就是一副正在装修的样子。

作为隔院墙的主体建筑之一,两个门垛子已经砌起来了。

只是这俩门垛子大的有点过分,比正房还要高出六七尺,看样子是准备设“人”字梁了,其中的一道梁已经用绞车安放了上去,那条粗大的“木梁”用一方红布遮盖着。

上梁是件大事,在吉时到来之前一定要用红布遮掩,这本就是传承了千百年的老传统,图的就是一个吉利的好兆头。

郑头儿从来不过问具体的“装修”事宜,也没有在意那道用红布遮掩的“大梁”。

当他绕过高大的脚手架,看到“工匠们”正用力的转动绞车,把第二道“大梁”提举起来的时候,脑子里猛然一声嗡鸣。

虽然天色昏暗,但郑头儿却看的很清楚,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大梁,而是一门火炮。

这门火炮长约六七尺,炮身粗大,虽然比不上名动天下的红夷大炮,也没有“国产”的神威铜炮那么庞大的体型,但却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是一门“蛤蟆炮”。

“蛤蟆炮”,俗称“坐地虎”,属于城防火炮的一种。

因为口径大藏药量足,外形酷似蛤蟆故而得名。

郑头儿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问,而是下意识的看了看拿到已经安放在门垛子上被红布遮盖的“大梁”。

不用问也可以知道,那根本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大梁木,而是一门火炮。

这俩门垛子,完全就是架高了炮台。

原以为这些人去执行潜伏、刺探之类的任务,想不到他们竟然在这里筑起了炮台,甚至已经安放好了一门火炮,用不了多久,第二门炮就会安放完毕了!

这是京城啊,这些人竟然把火炮弄进来了,他们要干什么?

虽然郑头儿真的很想问一问,但他却知道这不是直接应该过问的事儿!

“老郑,家眷都转移出去了吧?”当“私盐贩子小山子”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郑头儿赶紧说道:“老婆孩子都送到了齐家庄。”

“那就好,李绍他们会派人在齐家庄接应,你大可以放心。”

郑头儿忍不住的又看了看那两座高耸的炮台,笑着说道:“你们做事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郑肃郑头儿虽然可以算是清军,但却和毅勇军有着非常深厚的血缘关系:他就是中路军指挥李绍的妻兄,是李绍的大舅子。

毅勇军本就发源于京畿一带的大旗庄,其中的骨干多是出自沿河十三庄一带,在京城里边找几个信得过的“关系户”,实在是件非常简单的事儿,轻而易举就能取得联络。

小山子说道:“明天,宣武门一带可能会比较乱,你最好不要去当值了。”

一直以来,郑头儿都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他也从来不问,只是知道这些人全都是出自毅勇军,提前潜入到京城里边来,肯定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自从小三子要郑头儿把家眷送出城之后,他就意识到这些人要动手了,却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既然小山子这么说了,看来他们动手的时间就选在明天。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明日在宣武门一带必然会有一场激烈的厮杀,为免殃及池鱼,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但郑头儿还是有些不放心,他不放心自己的那些个弟兄们。

在宣武门当值的兄弟们可不知道这个事情,到时候一旦打起来,虽然兄弟们不是真正的士兵,肯定也不能置身事外,到时候岂不是。

“山子兄弟,我那边的几个弟兄,能不能……能不能提前知会他们一声?也好提早有个准备。”

状态提示:第418章:蛤蟆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