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娱乐圈奇葩攻略>第九百九十五章 买收视

经由何启龙的介绍,王劢才知道,收视率造假的事情,自08年就开始出现了。

最初也只是小打小闹,几个通晓了收视率对于制片方和电视台的重要性的娱乐圈边缘人,得知当时的收视率调查主要通过收视调查公司样本户的收视反馈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就诞生了。

这些人想到,他们出一定的费用,买通这些样本户,让他们做出虚假反馈,不就可以了?

他们先着手买样本户的资料,发现收视调查公司在一个地区的样本户只有三百多户,他们在一个地区买通三十户,就能将一部电视剧的局部收视率提升到一点多,他们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手,在足够大的面积活动,就可以做到把一部收视很低的电视剧做成精品剧的收视率。

但这种操作方式一开始并没有铺展开,原因有几个,首先,这是个新生事物,且作弊手段低级,很多圈内人都觉得不保险、容易出事。

其次呢,调查公司收集的样本户来自全国,而这些造假的人再下功夫,一开始也顶多能拿下几十个城市,当调查公司发现部分城市跟全国数据差异很大,会组成评价小组,通过自己人的观摩评价确定那组数据更为可信。

而且,一旦被调查公司发现某些城市的数据多次跟全国数据不符,且总是那些人的数据与众不同,调查公司会考虑更换样本户,堵死这一块的口子。

最后呢,自从某些制片方得知收视数据可以造假,就开始跟电视台签订按收视率确定购买费用的合同,那些电视台播了一部明明质量一般却收视数据不错,付了高额的购买费用却并没有造成爆款效应的电视剧,很快意识到这当中有问题,开始拒签这类按收视率定价的合同。

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这个造假公司成立了几年,一直惨淡经营,始终没有形成规模、获取他们设想的大利益,公司的创始人有些灰心,就考虑把公司卖掉。

他们找了北圈和京圈的几家大公司,想把公司打包卖给他们,这些公司在经过调研之后,都觉得这个公司的作用很鸡肋,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把它买下。

何启龙跟北圈和京圈的大佬们都有些交情,有一次他带了一位资深投资战略专家跟几位北圈和京圈的大佬们一起吃饭,席间大家说起此事,这位海归说了句:

“这个公司想做起来,只有跟收视调查公司、电视台结成利益共同体,把自己的收入给他们分一份儿,通过他们倒逼那些质量平平却想要好收视的制片方,有钱大家一起赚,才不会有什么问题。”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位大佬一合计,就分头找电视台和调查公司商议此事,待他们都找到了合适的代言人,然后这些人就一起,在香江设立了一家影视调查咨询公司,专门做起这个生意。

何启龙还告诉王劢:“这个影视调查咨询公司成立的时间就是2011年的十月份,后来吴丽娜签约在我这里,听说过这件事,她那部《锦衣冷玉》播出的时候,就想让我买收视,鉴于这个公司刚成立,我想先观察一下,那些买了收视的电视剧,会受到什么反噬或者不利影响,就拒绝了她的请求。”

听说了这个公司的发展轨迹,王劢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对这一块一无所知了,那几年他正在做盛一桐的经纪人,盛一桐从不演电视剧,他自是不会关注电视剧收视率的事情。

而何启龙披露出来的这个消息,让王劢的心里很凉,这样说来,以后电视剧的收视率就做不得准了,像刘黎黎这样的演技,也完全可以通过买收视来炒热度、做红自己了!

试想一下,如果刘黎黎这样的演技,主演电视剧的收视率跟晨星主演的电视剧收视差不多,对晨星这样的好演员,将会是多大的打击?!

他一直设想的清平世界、公平竞争,终究只是他和晨星这样正派的人的梦想罢了!

见王劢情绪不高,何启龙安慰他:“我暗地观察了两年,发现这个公司也有诸多局限性,首先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人数众多,这就造成了所有的股东都不能运用自己的股东身份给自己搞特殊,任谁想要把收视率做上去,都要一样地掏钱。

其次呢,分蛋糕的人多了,费用就上去了,据我所知,目前买一集电视剧的收视率需要30到50万元,这么大笔的款项,很多制片方如果支付了这个费用,肯定要亏得一塌糊涂。所以目前愿意掏这个钱的制片方并不多。

而据我估计,这次买收视说不定就是吴丽娜的个人行为,她急着翻身重回一线,所以做事不择手段,赔钱也要把自己的热度做上去,如果是她自己出钱,她肯定舍不得一买到底,她这部剧六十多集,估计顶多买上三十集左右的收视,这样下来,平均收视也高不到哪里去。

最后呢,造假的东西,谁都不敢太离谱,明明没几个人看的电视剧,你要是给它弄个20以上的收视数据,肯定会被圈里的明眼人发现端倪;而收视爆款是有一系列的市场表现的,比如说全民热议、现象性话题、热度十足、这些东西很难造假,所以你不必担心,真正的好作品会被这些垃圾埋没了!”

王劢谢过了何启龙,他这番话还真的安慰了王劢,别的王劢不确定,但晨星这两年拍的这些电视剧,他坚信哪一部都是行业精品,都是其他人无法逾越的存在!

王劢于当晚的九点多回到京城,回来后他直接去了办公室,打电话让张斌和杨树到办公


状态提示:第九百九十五章 买收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