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隋第三世>第967章 逼萧瑀接权力之剑
张士贵的重担,又统筹阳安、平泉一带的大决战。”

殷开山一听这话,顿感肩头为之一沉,沉声应道:“微臣定不负殿下重托!”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又对窦纶、李道弼说道:“窦纶、李道弼。你们二人各率五千吐蕃骑兵,负责疏散蜀郡各县流民,如果这些人不遵号令,就给我武力镇压下去,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二字,之后,再把各县郡后收拢到成都城。”

“末将领命!”窦纶、李道弼答应一声,领命告退。

“至于平抑粮价之事……”李世民又想了一会儿,对着在场臣子说道:“资阳之北、蜀郡之南是隋唐大战的战场,而我们在那里的军队众多,为了防止隋军与我军在正面战场上长期对峙,转派骑兵突袭我军粮道,所以各个大小官仓之粮,最好不动,以便随时支援军队。而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全身心投入到军事战斗之中,无暇兼顾政务,所以平抑粮价等等政务,以后便劳烦陈相国、萧相国、宇文相国、唐尚书做主了;你们怎么用什么办法,我全权不管,我只要求粮价压下来。”

李世民此言一出,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唐俭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二个脸都全黑了,闹了这么大半天下来,感情是要我们自己变来如山、如海一般的粮食,然后再去解决粮价问题,而朝廷却是不闻不问、连一粒米都不出了?

“殿下。”陈叔达皱眉道:“朝廷粮食不足是事实,为了应对强势的隋朝,所以需要维持大量军队,这同样是迫不得已的事实,对于这些实情,我们也能理解。但是在安置百姓问题上,朝廷要是一颗米也不出,实在说不过去。而且说实话,臣等没有粮食在手,纵然有心去平抑粮价,也是有心无力啊。”

虽然说唐朝政事堂七相并列,但陈叔达是元从老臣,是当之无愧的首相,朝廷政务多由他负责,他身上的压力极大。

“殿下!”陈叔达话音刚落,就看到晋升为御史大夫的孙伏伽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众人一眼看去,只见他神情慌乱,额头汗水涔涔,这和往日的冷静、冷漠截然不同。

“孙御史,何事如此慌张?”李世民心头为之一觉,但脸上却故作淡然之色。

“殿下,微臣受命前去蜀郡北部巡视,发现有大量流民从隋境涌来。”孙伏伽大声说道。

“这流民怎么出现的?而且隋军不是已经封锁了各条通道了吗?这个时候怎么会有流民南下?”李世民十分不解连连询问。

孙伏伽解释道:“蜀郡之北地势险要、山势纵横,本身就不是什么产粮良地,那里的百姓之前亦是受到隋朝商人蛊惑,眼见田地产出不高、粮价低廉,干脆就放弃了田地,直接入山寻找珍贵木材;如今百姓也是有钱无粮,当隋朝断了粮食贸易,出现流民潮也很正常。据一些流民所言,他们是听人说殿下有济世安民之才,是益州百姓再生父母,在成都城开仓放粮,任由百姓自取,所以尽皆涌来,而隋军远袭益蜀中,自身并没有多少军粮,在无力帮助百姓的情况之下,索性放开通道,让百姓南下就食。”

此话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

“殿下,这些北部流民分明就是受到隋朝的蛊惑,前来找我们麻烦来的。所谓的‘济世安民’、‘再生父母’实则是杨侗对殿下、对我大唐王朝的捧杀。”

陈叔达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这些前来蜀郡的流民对大唐王朝满怀希望,这才远道而来,可要是接济这些灾民,就会损耗大唐本就为数不多的粮食,若是朝廷不愿接济,不但对拥有“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名的李世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搞不好的话,这些希望破灭的流民,一定会在蜀郡发生暴动。

“该死的杨侗。”李世民恶狠狠地咒骂了一声,经过陈叔达这么一点,立即意识到“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誉,实则是一记捅向大唐心脏的毒匕。

“济世安民”、“再生父母”都是一些虚名而已,李世民可以完全不在乎,但是那些携家带口、汹涌而来的流民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些人的到来会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他知道自己现在的首要之敌,不是合围而来的数十万隋军,更是在于内部,大唐本来就在蜀郡等地失去了民心,使各地百姓都当了流民,人人到了能够忍受的极限,要是这些北部流民在蜀郡闹事,本地百姓定然会纷纷响应,从而掀起反唐的巨大风暴,使大唐王朝无法立足。

想到这里,李世民焦急的说道:“杨侗阴险狡诈,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环套着一环,他故意把什么‘济世安民’安在我的头上,分明就是利用流民来闹事,这些人一旦闹事,就意味着内部的流民也会纷纷效仿,诸位可有什么对应的办法?”

“殿下。”萧瑀听出李世民未竟之意,分明就是不愿拿官粮来赈灾,当他想起李世民不听自己的建议,不愿把官粮低价出售来平息民怨,才导致流民四起,其是愤慨的说道:“其实处理流民之事并不难,关键是要安抚好他们,朝廷只要给他们赈粥、给他们安排住处,他们就不会闹事,要是从一开始就做好这些,就根本不会有流民潮的出现,更不会有资阳城事件的发生……如今资阳事件、流民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正该由殿下出面赈济,一来可让城内百姓信服,二来也能让百姓体会殿下仁心。”

听了萧瑀这番话,李世民的脸一下子


状态提示:第967章 逼萧瑀接权力之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