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三地大旱,神女岛一事又被人们重新提及。
现在就连京城的茶楼酒肆里,也能听到有关神女岛一事了。
余笙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传出了这样的流言,可是于她而言,有利无弊。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就借水行舟?
六年前,皇上曾下旨销毁了一批涉嫌妖言祸众的书藉,这其中,便有许多关于神女岛的记载。
余笙查过了,六年前,皇上之所以会下旨焚毁一批书藉,起因便是太后突然病了。
而且,太后当时的病情来势汹汹,据说是昏迷了十余日。
后来才查出来,太后是因为错信了书中所言,原本想着强身健体的,结果却是险些害了自己的性命。
说地更直白一些,就是太后想要修炼不死之身,结果,差点儿把自己给作死了。
总之,那一次引得皇上大怒。
这才有了那一次的旨意。
对此,余笙也派人再三地核实过。
太后当初病地蹊跷,而且从时间上来看,应该是在神女岛出事半月之后,太后才突然病倒的。
不仅如此,皇上还下令杖杀了数十名宫人,这其中,还有三位道长和两位高僧。
十有八九,是与那等不靠谱的修仙之术有关。
余笙总觉得这个时间上看似不重合,可是又过于巧合。
余笙不止一次地怀疑过皇上。
可是又觉得身为一国之君,应该不至于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
况且,神女岛的覆灭,于皇上来说没有半分好处。
再加上自己当时看到的,其中一路人马,的确是齐思通的手下。
而且,她上次在朝阳长公主的游园会上也见到过那位年夫人,她身上所佩戴的首饰里,有一支簪子,分明就是自己的娘亲曾经常常戴在头上的。
所以,年思通绝对不无辜。
“小姐,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确认过的。”
余笙将厚厚一沓子纸接过来,然后仔细地翻阅着。
她知道,仅凭一己之力,想查清楚当年之事,难度太大。
所幸现在有赵承初的帮忙,虽然不知他的真实身分,可是至少可以确定他无害。环抱青山来种田
封见绍脸色一怔,这就尴尬了。
的确,目前为止,一点儿有用的消息也没查到。
流言的源头,原本并不是完全地无迹可循。
可问题是,这最早起源的三个地方,都是大旱之地,当地的百姓流动如今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
所以,就算是能锁定到了某个县,某个镇,某个村子。
可是等到朝廷官员下去的时候,只怕早就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影了。
再加上朝廷官员的作派,到那里之后,再摆摆官威,那就更容易错过时机了。
“朝廷没查出来,你呢?”
顾明楼的眉头紧锁。
这也正是让他颇为心烦之事。
他也没有查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只知道最初的源头,就在太原、冀州、允州这三地,而且,几乎是同时开始的流言传播。
所以,这股子流言才会以一种猛于虎的趋势迅速地席卷大雍。
不仅如此,各种流言的版本,看似不同,可是实际上,却是殊途同归。
都将矛头指向了大雍的皇权勋贵!
而且,都是将神女岛的神女给神化了。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流言,都是在为那位神女歌功颂德,甚至衍生出了神女岛的覆灭是因为神女在为天家顶罪。
如此大范围地神化一个平民,实在是少见。
更要命的是,不仅仅是流言,各地坊间还有了关于神女岛的一些话本子。
而且故事梗概也都相差无几,甚至还有一些戏院,排出了关于神女的新戏。
能有这种手笔的人,整个大雍,也应该找不出几个。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
在朝廷还未曾做出正常的回应措施时,对方就已经先一步将事情扩大化,具体化,甚至是深入人心了。
这个时候,如果朝廷再有这些都是谬论的结论,百姓们自然不会信。
甚至,有些世家学究,也开始了对于神女岛的深入探讨。
对于大雍皇权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