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死亡之最终试炼>第二百一十一章 连战连捷
了个安静地方研究起地图。

一旦稳固占领云阳县,三团就将对其余三县展开攻势。和卡洛斯不同,兵力处于劣势的三县帝国军绝不会选择在城外驻扎,城市战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但罗寒并不愿意在优势情况下打城市战,这会大幅度拉升己方的战损。除非罗寒愿意让暴风小队承担绝大部分攻击任务,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云阳县、云阴县、云山县以及云河县共同构成了北云市,其中云阳县是北云市的行政中心,地势平坦。云阴县多植被,有着大面积的森林。云山县则是背靠云山山脉的一条分支——小云山,地形起伏极大,连县城都是建立在山坡之上,形成一个倾斜的城市。云河县顾名思义,一条大河横穿境内,县城便是建立在大河两边。北云市以南就是南云省,云山的主体就在南云省北部,庄周的部队活动区域实际也是在云山北部。至于这里为什么会被归入南云省,就要问第一批移民r星的人类了。

云阳县向南是云阴县,两县之间以一条s形的树木带隔开,可能就是既没山又没河的两县以阴阳称呼的原因。这条树林带的成因和鬼面桦树林相似,都是生长在矿脉上,只是这种矿对生物没有明显危害。云阳县往东是云河县,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不过云河县城分成两半,靠近云阳县这边是居民区,战术价值不大,工业区在河的另一边,依托河流并不容易攻陷。云河县向东才是云山县,云山县拥有天然的地利,算是三县里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由于和云阴县云河县接壤,可以聚集两县的败军,基本可说是北云市最后的堡垒。至于北云市北面的安云市,有其它联邦军牵制,不太可能进攻北云市,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守即可。

云阳县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其他三县三县守军必然会加强戒备。罗寒反复斟酌,最终拟订了一个作战计划。不过在这之前,还要投桃报李帮助庄周拿下他的对手才行。

拿下云阳县的第三天,庄周终于传来了消息。和云阳县不同,庄周的对手选择了以营为单位,和庄周不断进行小规模的对战,虽然战损颇高,但仗着兵力优势时不时也能赢下几场,因此庄周甚至没能完全控制区域内的小镇。罗寒自己的机甲连和三百台俘获的机甲突然南下,截断了地方主力和外派部队的联系,帮助庄周得到了攻陷敌军主力营地的时间。

在还了庄周一个人情后,罗寒的主力突然出人意料地进入云河县城,占领了居民区,和云河驻军隔河对峙。同时罗寒的机甲队伍在回归途中直接冲出森林,由于云阴县城的驻军不敢和罗寒主力在城外战斗,驻军是直接驻扎在县城之中,所以四百台机甲直接冲进了县城,和云阴县驻军开始了城市混战。

两边几乎是同时进行,因而云阴县驻军根本不知道罗寒的主力是不是就在身后,急忙向其他两县请求援军。就在云阴县交战不久,罗寒就开启了对云阴县的强烈信号干扰,然后悄悄派出一个连的帝国军机甲绕过云阴县向云河县赶去。

强烈信号干扰下,敌我双方都没办法和外界联系,但罗寒作弊了,通过团队频道他能准确得到云河县的战况。就在云阴县断绝消息后半个小时,云河县也断绝了消息,联邦军同样采取了无差别的强烈信号干扰把双方拖入到了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

当云河县驻军焦急地等待着援军的时候,一个连的帝国机甲带着满身伤痕出现在后方。与此同时联邦军发动了进攻,布置在高处的炮兵营将炮火疯狂地倾泄下来,同时大量的电磁炸弹也被射入了帝国军战场,造成通讯瘫痪。这是一种很好理解的战术,通过瘫痪通讯,让散布在城区的敌人得不到统一指挥,从而寻求破绽进行突破。此时的帝国军指挥官毫不犹豫地将主力部署到了河边和桥头,同时使用灯光信号调度部队。从这一点看,帝国军指挥官还是很有水准的。于是,当前来“增援”机甲队伍自称是云阴县被攻陷后逃离的败军时,没有人发出质疑。云阴县遭遇大量机甲突击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断绝消息后谁也不知道云阴县的战况,这时候正是需要战力的时候,有这么一支机甲部队参战无疑是好事。就算有人怀疑,但高层军官都在往前线赶,低层军官根本不知道云阴县的机甲部队有些什么人,也没办法核实。

于是这支机甲部队以败军加救火队员的身份冲到了前线,就连帝国军指挥官看到这样一支部队,都没有第一时间怀疑,而是想到了云阴县城失陷的可能。当他想要问询对方具体信息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近百台烈焰机甲和六台毁灭骑士在帝国没有丝毫防备的情况下开启了最大火力输出,一下子就给帝国军制造了巨大的损失,防守阵地也出现了无数漏洞,更要命的事所有人都被打懵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联邦军的重步兵连打头,扛着稀稀拉拉的火力冲过了连接两边城市的桥梁,宣告帝国军防线瓦解。在两面夹击的恶劣情况下,帝国军指挥官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了投降。

联邦军留下一部分打扫战场,另一部分人换上帝国军装甲,乘车赶往云阴县。云阴县已经进入巷战模式,只是罗寒为了降低损失,一直在保守作战,没有入侵更多区域。当步兵主力绕道从罗寒机甲控制的区域进入城市之后,罗寒才下令全面进攻。

联邦军在装甲脖子上都画上了一个“口”字符号,这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一章 连战连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