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不幸。
遭遇了这么大变故,爸爸沉寂了几年,没能振作起来,妈妈也理解,并没有抛下一切一走了之,但是两个人之间难免有争吵摩擦,妈妈也多有不满和埋怨。
夫妻二人一直吵吵闹闹地生活着,有过冷战,有过打闹,也彼此威胁过对方,一言不合就要离婚。
直到有一天姥姥和大姨上门来兴师问罪,爸爸还没反应过来,她们就要带走穆嘉言的妈妈。
姥姥指责道,“你养活不起,我们可以,今天就是要带走她,跟你过什么穷苦日子,我还心疼我女儿呢。”
爸爸的自尊心在那天也受到了瓦解,嘲笑着自己又对她们心怀怨念。
他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埋怨着命运的不公。
总之,后来妈妈为了穆嘉言和穆嘉宇还是留了下来,一场闹剧也就不了了之,夫妻二人的鸿沟在穆嘉言看来越来越大,无法弥补。
于是,穆嘉言和穆嘉宇姐弟二人的不幸童年就此拉开了序幕。
穆嘉言童年生活伴随着印象最深、最多痛苦记忆的便是爸爸妈妈的责骂挨打。
悲惨的遭遇,不顺的事业,拘谨的生活,让她的爸爸妈妈由原先的潇洒温和变得尖锐极端,家中每天都充满了负能量。
每次只要一家人坐在客厅看电视,爸爸总会讥诮地对他们姐弟二人说,“你看看电视机里的小孩子,又会唱又会跳,还懂事,人家多厉害多聪明,都不用大人操心,再看看你们,一个个整天就知道捣乱,不懂事,尽给家里惹麻烦,要你们有什么用。”
日常看电视,这都成了必备节目,不骂上他们两个几句,爸爸妈妈心中就不舒服。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大人们夸大了电视机里的孩子的能力,以前不懂只能默不作声地听着他们的责骂。
这些称之为别人家的小孩,优秀是因为他们有开明的父母,肯为他们掏钱学习艺术,还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的美好是父母给予的。
毕竟在小时候,大人的一举一动会影响着自己孩子的一生。
穆嘉言和穆嘉宇也并非她爸爸说的那么不堪,那个时候天真地认为自己不如电视机里的小孩儿,慢慢就变得自卑,时常会反省自己,难道自己真的不如别人家的小孩儿吗,生下来这么没用吗?
不是说孩子都是上天送给父母的馈赠吗?为何她和弟弟在大人眼中如此不优秀。
穆嘉言和穆嘉宇犯过的错误不多,小错误当然有,大错误也极少,总是害怕做错事回家挨打,那个时候谨小慎微地活着,比任何人都要辛苦。
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们便会厉声数落,然后再把旧账翻出来,一并指责。
平时辅导功课的时候,是他们两个最忐忑的时刻。
穆嘉言还好,爸爸妈妈教作业的时候,讲一两遍就学会了。
穆嘉宇年纪小,脑袋里还没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网,他们怎么讲解都记不住,前脚刚学会,一落笔就忘记了,总惹得爸妈生气,急得他们敲打穆嘉宇的脑袋和指头,嘴里还顺带骂骂咧咧的,嫌弃着他的智商。
其他小朋友都是喜欢上学,喜欢读书,轮到他们两个,不会期待着上学,也不留恋着家,只要一有考试就紧张,甚至也不敢回家。
穆嘉言考砸的时候,都不敢让爸爸妈妈查阅试卷然后签字。
记得当时流行模仿字迹,只要写得潦草便像大人的笔迹。
她自己偷偷签过一两次,没有和家里说,他们问到最近有没有考试的时候,她也学会了撒谎,无比从容的说还没有。
穆嘉宇的话就难办了,他认得字不全,没办法自己签字。
主要他小时候不认真学习,考试经常考砸,每次签字总免不了被一顿臭骂,他不想再拿这么点成绩给他们看,就擅自改了分数,天真地以为瞒过了大人的眼睛。
其实不然,他们翻看试卷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现,结局就是她弟弟被揪着头发,指着鼻子骂。
穆嘉言承认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姐姐,当时穆嘉宇挨打的时候,没能勇敢的替他承担,而是默默的不做声,冷眼旁观着。
她知道即使长大后再怎么弥补,都无法抹去穆嘉宇心中的伤痕,但她还是尽力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作为她这个懦弱姐姐的一点补偿。
要是那个时候做错事的话,他们只会打的更狠。
穆嘉言一直不解,似乎只有打了骂了,他们心里才会舒服吗?难道孩子是用来发泄情感的工具吗?就不可以好言相劝,认真讲道理吗?
虽然知道家里不景气,事事不如意,但是她也知道不应该找孩子转移怒火。
罪不及孩子,祸不及挨打。
她不知道穆嘉宇有没有留下心理阴影,一直没有主动问过他,也不敢提及那段往事,害怕知道结果,更害怕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
但是穆嘉言确实有了恐惧,每次一听朋友们说起自己温和明朗的父母,她就无比羡慕,多希望别人的父母有一天能变成自己的父母。
她到现在,甚至将来也无法忘怀的便是那个时候的男女混合双打了吧。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惯用武力解决问题。
没有人和他们两个讲什么是是非对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都不晓得,一个小孩子,你不说指望他自己琢磨道理吗。
穆嘉言深深地记得,她上二年级的时候,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