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光头看没看懂电视讲的啥,谁也不知道。
“诶,你还不去洗澡吗?时间差不多了。”,刘丽萍提醒道。
陆坤笑笑道,“回来再洗吧,反正几个孩子已经洗了,回来之后再洗也没人跟我抢浴室。”
“行吧,随你,记得让潘开车别开太快了。”,刘丽萍嘱咐道,“一鸣的鞋子帽子,得多注意注意,别让风给刮跑,或是什么原因给弄掉了。”
“诶诶诶。放心吧。“,陆坤一阵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
陆坤带着仨孩子提前了二十分钟到电影院门口,检票之后朝着电影厅室走去。
电影票价格贵得让陆坤直嗦牙,特么三块钱一张。
起电影票价,还真的是个很复杂的东西。
在民国时期,电影并不属于亲民的娱乐活动,一流的电影院票价大致分为4角钱、6角钱、1元钱这三个脊背,普通的电影院票价一般都在2角钱左右。那个时候的1元钱能买到20斤面粉,购买力那真的是没话。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几乎所有商品物价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而极少数未做调整的商品则受到整个物价体系的挤压,电影票价就是其中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一般城市的电影票价为3角,农村地区的电影院则花两分钱就可以看一场露电影。
82年《少林寺》上映,后世有个法是票价一毛钱,总票房破亿,其实这是瞎扯!
当年国内还没开始统计票房呢。
一些偏僻地区,甚至还出现1分钱观影甚至免费观影的,至于一毛钱电影票价,也并不准确,因为个别地区这部电影的票价高达5毛钱。
票价太任性造成的后果就是票价太乱,同一个城市,间隔不远的两个电影院同时上映同一部电影,票价也很有可能不一样。
当然,八十年代末以前,电影票价总体较低,这倒是毫无疑问的。
当时的人们总爱,生活中有三大便宜:“吃粮食、看电影、坐火车”。
有人进一步总结,“粮食靠国家补贴维持、电影靠浮动票价活着”。
进入八十年代末,电影票价就开始暴涨了,89年的时候看电影大致只需要1元钱,个别偏远县城甚至只需要六七毛钱,到今年,电影票价已经涨到3块多了。
电影票价改革从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电影票价的制定权逐步由政府管控转变为市场调控,为了能在市场经济时代更好地活下去,发行方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灵活定价。
票价自此开始一路上涨,最终形成了“高票价”的局面。
高票价道路目前才刚刚走完一段,平均只是涨了七八倍,但涨票价之路,却不会就此停止。
高票价带来的是电影“去大众化”,大量低收入人群在影院门前止步,观影人次陷入暴跌阶段,一直降到二十一世纪初。
也正是在电影票价涨上的时候,市面上的娱乐活动变多了。
这两年,舞厅、卡拉ok、台球厅、游戏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往后电影院整体极其萧条的时间里,这些行业在分流观影人群之后,从业老板堪称日进斗金。
现在发行方还不急,还在嫌弃政府拖后腿,不让他们把票价往上急剧拉升,再过几年就会自食恶果,纷纷搞电影票低价促销,以此吸引影迷和观众。
......
电影院里有些黑,空空荡荡的,即便是黄金时间段,一个厅也只坐了不到二十个人。
------------
以下不收费。
ps1:通货膨胀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专利,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发生过剧烈的通货膨胀,那位杠我82年少林寺1毛钱一张票,89年不可能暴涨十几倍,到1块钱的,我只能告诉你,真的涨了那么多,而且在88年、89年突然涨上去的。这是定价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是物价膨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