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之统御诸州>第三百一十八章 善后工作告一段落

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之内,河东郡南部的各个县城,依次向吕布表示投降,除了少数坚决的抵抗派之外,大多数都非常顺利的归顺了并州军。

对于少数的抵抗派,吕布自然不会手下留情,他虽然不能够在河东郡中制造大量的伤亡,但是这并不代表并州军一个人都不能杀。

只要不杀关键人物,以及数量不会令河东郡军民产生恐慌,那一切都没有问题。

在铲除了这些抵抗派之后,有了太守杨鸿作为牵线搭桥的人,主动劝说其他城池投靠吕布,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杨鸿在河东郡的象征意义还是很重要的,一些态度模棱两可的城池,在他出面之后,立马就转变了风向。

如此一来,整个河东郡都收归吕布所有,河东郡正式纳入吕布的统治范围。

虽然这个郡依旧属于司州,但是在所有者这一方面,已经属于并州了。

吕布拿下了河东郡,动静不可能不大,来往的商队在短时间内,就将这个消息传到了附近的弘农郡以及右冯翊。

这个消息对于附近的几个郡来说,可算是重磅炸弹,按照以往那般,他们的邻居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河东郡,但是现在这个邻居换了人,变成了兵强马壮,实力强大的并州军。

这就让他们有些胆战心惊了,尤其是弘农郡的弘农杨氏,他们家族的主要聚居地,就在位于四郡交界处的华阴县,同时在弘农郡的郡治弘农县也有一部分族人。

在河东郡易主之后,弘农杨氏反应十分迅速,直接将家族中大部分的族人往弘农郡内部地带撤了一些,以避开和并州军的直接接触。

当然,这其中不只有并州军的原因,还有来自于董卓的巨大压力。

董卓此时已经率领的大军。,带着朝中文武百官以及当今天子,入主了长安城。

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内,就将长安城以及附近各个郡县的复杂势力给理的一清二楚。

这并非董卓手底下,有多少厉害的内政系人才,完全是因为董卓下手丝毫不顾及,只要有所反抗,即刻派出大军镇压,甚至毫不留情的抄家灭族。

因此连三个月都没到,长安城附近三个郡,不论大小世家,还是从上到下的官员,都战战兢兢,生怕惹得董卓的怒火,导致自己等人也因此而送了性命。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这些人心中有多么的不爽,对董卓有多么的怨恨,最起码在表面上,长安势力集团之下,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对于董卓的任何命令也都是丝毫不差的执行。

这种情况自然也影响到了弘农郡,杨家的代表人杨彪,虽然在朝中担任太尉,也深得董卓的关照,杨彪本人更是对于明哲保身这一套非常的熟练。

但是谁也无法确保,董卓会不会突然发什么疯,因此弘农杨氏也是选择采取保守状态,把族人分散开来,同时远离西边以及北边。

吕布在将河东郡最东边的箕关拿下之后,整个河东郡就宣告收归己有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立刻放手的时候,还需要对河东郡的势力组成进行一番重组。

吕布不可能将偌大的河东郡拿下之后,就撒手不管,拍拍屁股回并州去了。

那样的话,拿下和没拿下也没什么区别。

当然也不可能将自己所有的兵力都倾注在这里,对每一座县城都保证完全掌控,那样的话,他兵力也不太够。

所以唯一的方式就是掺沙子,每一座重要的县城当中,都留一部分自己的士兵,同时每座县城当中掌握兵权,以及机要位置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信,或者说并州本土出来的官员。

一些重要的文职,或者掌管民生的官员,可以由原先的继续担任,但是只要涉及军事,或者武力之类的,都通通改为由吕布重新任命。

这样一来,河东郡的本地势力就算想要重新反水,也绝对不能轻易做到,任何没有兵权作为后盾的行动都只是一纸空谈,徒增笑料罢了。

所以吕布的这个计策,也算是把河东郡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

但就算是采取掺沙子的方式来管理河东郡,吕布手底下的兵力也是稍显不足,颇有些捉襟见肘的意思。

不过这回吕布倒是不担心了,他在并州无法加大力度招募士兵,一来是因为人口不足,二来是因为粮草等物资所负担的压力有些大。

但是在河东郡就没有这样的担心,何东郡的人口本来就比并州一般水平要高得多,由吕布进行征兵算得上是颇为轻松。

同时在粮草等物资供应这方面,并州的粮草囤积,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在几道命令一下,从河东郡的粮仓当中抽调一部分富余的粮食支援并州,进行资源上的平衡调整。

如此一来,局势自当稳如泰山。

河东郡原本的太守杨鸿,自然不可能继续在这个位置上留任下去,吕布答应,本地的世家也不会答应。

所以吕布直接将杨鸿调到了并州去,先随意任命了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职位,在级别和俸禄上给足待遇,但是想要实权,那就没有。

事情到了这儿,也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吕布率领大军,从并州南下,配合关东联军同盟攻打洛阳。

最终把董卓从洛阳成功的逼了出来,直接赶到了长安去,而吕布私人则与董卓达成了暗中联盟,双方互相结成了协议。

彼此在针对世家以及其他讨伐势力这方面共同进退,互相分担压力。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八章 善后工作告一段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