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明末小进士>第三百五十五章 兴办工厂

裁撤言官不用袁方出面,因为打的是朱常润的招牌,被裁撤的言官虽然对袁方有气,也只能够向着朱常润去发泄。

这天,袁方来到户部找尚书范景文。

“梦章兄,今年户部税收有多少呀?”袁方见了范景文开门见山地问。

范景文恭恭敬敬地回道:“首辅大人,今年的税收有六百万两,这其中不包括两广的。两广的账务按照首辅大人的意见,已经分开单列。”

因为袁方派了王征去两广做总督,王征去了之后对两广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力的整顿,特别是对关税的健全与整治,同时鼓励海上贸易,大大地提高了两广地区的税收。

袁方将两广的税收单列,不纳入江南的财政收入内,就是要利用这些钱来发展军事和工业,同时还要保持地方的发展和稳定,当初他答应李元庆给地方上的提成也按比例给予了分配,地方上有了钱,更加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税收能够得以持续和稳定的增长。

而两广的银子袁方是准备用来开工厂的,在这个时代,只有官办工厂才具有规模性,靠那些没见过世面的豪绅地主来办工厂,只能办成作坊。

他决定,官方先建起几家工厂来,再等豪绅地主来效仿,这样,大工业的萌芽就可以在江南慢慢茁壮。

工业部现在已经在兴建的有兵工厂、造船厂和纺织厂,这三大厂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的,明代的这些工业只能称之为作坊,工业部在作坊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这样,又省事,又省力,而且工厂还可以边生产边扩建,只要资金到位,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

他是有充足的底气的,因为有两广的财政为后盾。

除了官方的工厂,袁方自家的工厂也在热火朝天地兴建当中,他所开办的工厂有卜加劳炮厂、三联造船厂、江南方薇纺织厂。

在南京的这所炮厂是分厂,厂长是董祖和,他是董其昌的公子,他曾受袁方的委派,作为袁方的代理人去香山澳卜加劳炮厂参与管理,现在南京分厂兴建,袁方把他调回了南京。

三联造船厂设在天津,厂长是黄养冲,副厂长是徐骥,黄养冲是黄运泰的公子,徐骥是徐光启的公子,他们在造船业都有建树。

早在一年前,三联造船厂就开始着手搬迁了,现在所有的家当都从天津卫搬来南京,天津卫的船厂只是个空壳,有少数人留守。

这个三联造船厂是由袁方、王体乾和张之极三人投资办起来的,自从王体乾退出之后,袁方也没有再拉人进来入股,所以现在只有两位股东,但是船厂的名字没有变,还是叫“三联”。

可别说,在一年的时间就把整个船厂给搬过来了,这功劳要算在三联船队的身上,三联船队的负责人是苏晔,苏晔把三联船队管理得有色有色,发展很稳定,是一支这个时代最庞大的船队,现在这支船队的总部也从天津卫搬到了南京。

跟随苏晔从京城回来的还有李若山,李若山是袁方派驻京城管理他在京城的全盘生意的,在这个时候袁方当然要考虑他的人身安全,所以也把他从京城撤回了南京。

“首辅大人,你是如何看的?”范景文打断了袁方的思绪。

袁方正在翻看着范景文呈给他的账本,听到范景文问他,他反问范景文:“六百万,不算少了。你可有打算这个钱如何用呀?”

范景文道:“全听首辅大人的指示。”

袁方道:“四百万用于前线的军饷,户部只留两百万作为日常开支。”

范景文一听就急了,道:“首辅大人,才两百万留给户部,在平常年,我们半年都支撑不过去。现在前线战事不断,而且万一有个天灾人祸的,靠两百万过日子实在是不够呀!”

袁方笑道:“我的财神爷呀,你不用着急,我保证你明年财源滚滚。现在我们已经裁撤了太监和锦衣卫,这一块就省下不少的银子,接下来言官也要滚蛋了,你的支出将会进一步的减少。”

范景文一脸苦瓜相:“就是这样也不够呀,我们不是把崇祯朝的‘三饷’都减免了吗,六百万已经是最低的收入了,首辅大人你可不能再减我们的银子了,否则官员们的奉银我们都发不出去。”

袁方不慌不忙地向范景文解释:“你这个财神爷不会没有银子的。首先,前线的军饷已经划分出来了,军饷有了保障,你这个财神爷就无后顾之忧了。其次,你很快将会有一大笔的银子进账,你就等着数钱吧!”

“何来的银子?”范景文不解地问。

袁方道:“你忘记了?我们马上就要对汉奸们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了,而且,锄奸委员会也组建起来了,这个委员会是由王成耀和沈庄卿二位负责的,有他们二人去抄汉奸的家产,你就等着收银子吧!谁家有多少财宝,有多少家产,有多少女人,他们两个早就摸清楚了,汉奸的财宝、家产、女人全部充公,你想想看,这会有多少的进账?”

范景文问:“真的要去抄汉奸们的家?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呀!”

袁方斩钉截铁道:“对于汉奸我们绝不手软,不但没收他们所有的财物,还要把他们的家属流放到边远的山区去。”

“我们能从他们那里拿到多少银子?”

“你还不知道吧?”袁方招招手让范景文靠近一点,然后附在他耳边道,“先帝在京的时候,要跟臣子们借钱,你猜臣子们拿出了多少给先帝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五章 兴办工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