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烟雨浩歌>第五百一十七章 恰逢喜事

九月下旬,秋意绵绵天微凉,迟山远景近秋塘。

雎鸠城。

雎鸠城是位于北域北部版图中一座籍籍,它有着不为外界所熟知的人文地理风貌与地方风俗。

作为大蛮王朝辖下两百余大州中,以物产丰饶着称数座临近大州的北云州,是北域为数不多地理不贫瘠,利于种植农作物之地。

当然,这个物产丰饶,只是相对而言,对比的是北域版图中的各州,要是拿到南阙而论,也就只能算是尚可而已。

雎鸠城只是北云州地界舠黎郡辖境内,一座不起眼的中等偏下城池,每年向朝廷交纳的税收,粮食储备,在北云州各城里面,也只是中规中矩,没有任何突出之处。

然而,雎鸠城的地理风貌,人文风俗,却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北靠群山,西倚紫沙湖,东邻荒漠,南近草原,雎鸠城所在,刚好在一片平原腹地上。

或许是因为雎鸠城县府令不是北域本土人士,是南阙流亡至此后定居,被上郡郡守赏识,破格提拔为一城之府令,其出身是读书人的缘故,雎鸠城的人文风俗,被此人带的不像其他北域本土风貌的样子,百姓穿衣偏简略化,不再是一眼望去,一众的胡饰彩衣。

雎鸠城原住民也从原来的茹毛饮血,目不识丁,好以武力论对错,到现在一入城,满城给人的感觉,夹杂着淡淡的书卷气,宛若身处文明相对发达的南阙王朝边陲小城一般。

总的来说,在这里,就是北域与南阙两境本土风貌交融后,从而成就的混合体,两种风俗并存。

当秦恒三人三骑,在一个秋日经过这座城池,准备在此处歇脚几日,换骑走接下来的路时,刚好在此城遇到一件热闹盛事。

县府令嫁女纳婿,男方入赘。

满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秦恒三骑入城后,骑马走在主道,当他们走至主道中间那部分路段时,恰好在一个岔路拐口,与县府的迎婿队伍相遇。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场景,看的高晖暗暗咋舌,这都比得上荒城的七夕灯节了,只是场面小了些。

主道两旁,看热闹的行人与商贩,人头攒动,都探着脑袋往轿子里面瞧,想要看清楚县府这位新招姑爷的长相。

“下马让道,新人喜事,图个吉利。”秦恒转头与赫连海二人说道。

说罢,他率先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到一边。

赫连海二人闻声应是,也跟着牵马站在一边。

迎婿队伍顺顺利利转道前行。

秦恒站在一旁等待的时候,有听到周围几名妇人议论的声音。

“你们知道不知道,听说这次县府令纳婿,是为了给他那个常年病秧子,如今病入膏肓的女儿冲喜?听说那丫头是个克夫命,已经克死了两任未踏进闺门的丈夫。”

“真的吗?柳嫂子。我怎么就从来没听说过县府令大人的女子是个病秧子。你可别瞎说,造谣的话,是会被衙门拿去杖责三十衙棍,以示惩戒的,可万万开不得玩笑啊。”

“我没有瞎说,我娘舅家的婶子在县衙里面当帮厨,经常会给县府令大人的闺女熬药膳,这都是她告诉我的,绝不会有假。”

“是吗?病秧子,克夫命,这样的女人,还有人愿意入赘,当真真是为了钱,连命都不要啦。”又要一人插话进来。

“这你们就错了,入赘县府令大人府上的这位姑爷,为钱不假,但是是为了给他娘治病,他娘得了疟疾,他为了给他娘治病,连院试头名的秀才功名都直接放弃了,之后的会试更是连参加都没有参加,他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就是为了给他娘治病。”

说话的是一个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妇,她站在那里,双腿不自觉的就在打着哆嗦,她整个人瘦的皮包骨,好似风一吹,就要立刻散架一般。

老妇一对浑浊的双目望着那迎婿队伍渐行渐远后,费力转身,嘴上呢喃道:“常犁是一个大孝子啊,大孝子啊……”

老妇一边说着,一边拄着拐杖,脚步蹒跚地走出人群。

老妇离开后,这些好聚在一起说人是非的长舌妇,互相对望了一眼,自动将老妇所说过滤,继续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各自所说内容,里面的男女双方,都被她们往人性向恶的方面靠拢。

世间总有一类人,是不想见人好,揣测,去想他人时,总是用阴暗的思维想象,见不得他人好,只有你比我过得差,我的心里才会平衡。

很明显,这几位妇人就是这类人。

秦恒看了一眼那位老妇人萧索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却是没有深想。

迎婿队伍已经渐行渐远,有还想看热闹的人群都已经跟了上去,剩下的就是一些商贩,和稀稀拉拉散场的人们。

剩余人,也多在与同伴邻里探讨这场迎婿盛事。

秦恒准备先找到一个落脚处,然后带着赫连海与高晖,在这座在北域难得一见这般人文风貌的城池各处转转。

另外,此前一路上,高晖一直在他耳边絮絮叨叨地念叨着,说还没有见识过青楼妓院是一个什么样子,心心念念想去看看,回去好跟书篓子赵丹罕炫耀。

秦恒被他磨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最终实在受不了他的软磨硬泡,就随口答应了下来。

这不,刚才前脚入城,这小子后脚就像无意间看见了临街街道旁的那座名为柳翠阁的妓院,一眼便瞧见了二楼那些脑袋探出窗口,手中各自拿着一张锦帕,一张嘴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七章 恰逢喜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