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冲锋的士卒基本上都是盲从的,在“樊修”转换攻击路线后,整个三角冲锋阵自然而然地跟着转向。
“樊修”现在的目的就是不断移动,不管能不能杀穿“铁稚军”突围都不能停下,一旦冲锋是势头被阻断,现在跟在身后的所有人都将必死无疑。
现在“樊修”带领的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和数倍的“铁稚军”互有攻防打得看似旗鼓相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士气攀升带来的战力提升。“樊修”一旦被阻住,这因为“樊修”看似锐不可当带来的士气很快就会消弭,而一旦士气低落,军气就会变得散乱,会被对方的军气完全驱散。到那时,修远军就会彻底变成铁稚军屠刀下的土鸡瓦狗。
前面说过军气很大程度是因士气而来。虽然军气的组成除了“士气”还包括“煞气”、“血气”、“战气”、“怨气”、“死气”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但最根本就是军队本身的“士气”。
而“士气”这东西说的直白点就是士卒的情绪、精神意志一类看似虚无缥缈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玩意儿。
为什么会有“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哀兵必胜”这样的描述?就是因为“士气”这玩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支军队的实际战斗力。而“士气”这玩意完全是由士卒意志情绪这些东西决定的。
“士气”饱满时,士卒能够发挥出百分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乃至更高的自身战力。
“士气”普通时,士卒能够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的战力,但正常水平的战力很多时候并不等于自身真正的战力。
“士气”低落时,士卒只能发挥出正常水平一半甚至更低的战力。
而“士气”崩溃时,士卒连自身一成的战力都很难发挥得出来。
而“士气”这东西就和意志情绪一样是会相互传染的。这也是战争中那些勇将存在与会被推崇的原因所在。
勇将这东西说白了就是通过自身的勇武来感染士卒的意志情绪,进而拔升军队整体的士气,让士卒能够发挥出百分百甚至百分之二百战力的存在。
“樊修”现在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勇将的存在。
不过由于中伏溃败的原因,修远军整体的士气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樊修”虽然通过“言明因果”,“激发死志”等手段将麾下亲卫的士气拔升,但也仅仅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而已。哪怕现在凭着“裂地斩”的威能和简单残暴的杀戮手段将士气进一步的拔升也离原本饱满的士气相差不少。
如果士气是100,那么刚出征时修远军的士气就是80,而中伏溃败后的士气是20,通过收拢溃卒和废弃军营休整恢复到了40,然后又在铁稚军的围击下下降到了30,接近了崩溃的边缘。然后“樊修”通过自断后路的命令和那番耸人听闻的推断将亲兵营的士气拔升到了50,而现在随着老兵的加入和自身的勇武将士气提升到了60以上接近70的程度。
70士气的修远军,跟随“樊修”作战的又都是修远军中的精兵和老兵,能够和铁稚城的正卒有攻有防也就不算奇怪了。
但是现在的士气可以说完全在靠“樊修”锐不可当的勇武表现在撑着,一旦“樊修”的攻势被遏制住,哪怕被拖延的久一点,好不容易拔升起来的“士气”就会“雪崩”一样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