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公告所有的玩家在吓了个半死后总算有了点数。也就是说只要把这个世界当作可以复活的现实世界来看,不自己作死就不用担心会“一朝回到解放前”。领主类玩家只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能放心发展自己的势力,参与到整个游戏世界的主题争霸当中。
虽说意识被困在这个世界,但玩家们反而没有多少担心。反正休眠期间大家也回不到现实世界。《再生》游戏世界和虚界以及现实世界的时间比也相当于变相的延长了玩家的寿命。而且,不是每三百年都有相当于一个月的现实时间的休息期吗。和“能量守恒理论”一样,诸星的“意识耗损理论”还是相当靠谱的。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虚区意识温泉疗养区域足够把游戏里三百年游戏时间的意识耗损给补充上了。或许到时候玩家的意识强度还能得到提升。
就在玩家们因为“权心村事件”和墟主公告而讨论的沸沸扬扬的时候。宁远终于跌跌撞撞狼狈不堪的来到了距离迷宫中心出口三分之一的距离上。
此时的宁远若非因为虚区游戏世界里非自愿的情况下无法解除lún_lǐ设定而裸身的话,恐怕已经在这无人空间里被动放飞自我了。虽说因为lún_lǐ限制的原因宁远最终还是保持着一丝遮挡在身上,但原本的初始麻衣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乞丐装。原本就没有丝毫防御能力的麻衣连最基本的遮掩身体的功能都已经失去。宁远全身细密的伤口随着衣裳褴褛的布条缝隙若隐若现。看着一身是伤筚路褴褛甚至脚上的草鞋都已经丢掉了一只的宁远可以想象为了走完这三分之二的距离到底经历了多少艰难。然而前面还有着最困难的三分之一的路程在等着他。
(“嘶,刚才那处的暗箭可真够阴险的。若不是及时缩了下脚就不是丢了一只鞋划破了脚背那么简单了。”)站在迷宫某个十字拐角的安全地带,宁远缩着一只赤脚呲着牙吸着凉气低声咕哝着。
看着脚背上已经不在流血的伤口,宁远有些愁眉不展:“和预计的情况相差有点太大了。原本以为拥有完全重现的细节记忆可以比较顺利的通过这里,但我貌似有点高估自己现在的运动神经和反应力了。果然属性相差的实在太大,而且基础属性的使用率也不理想。”
属性相差其实很好理解,也可以说是所有成长类游戏的共同特点。一个玩家强不强很多时候看的不是技术而是其基本的等级和属性。这是游戏中体现强弱的最基本设定。《再生》虽然在很多方面的设定无限趋近于诸星的现实世界,说到底终究是个虚区游戏的世界。所以当宁远与记忆中的“他”以同样的手段和方法面对迷宫时,因为两者间的等级和属性差异很多时候结果虽说不是大相近庭,也是相差不小的。现实中其实也是一样。锻炼后体质增强的你和锻炼前的你即使做同一个动作细节方面等都会有差别的。比如同一个金鸡独立的动作,锻炼后的你可以动作标准并很轻松的保持一段时间,而锻炼前的你不仅动作不标准还很难维持,这也是现实中的属性差异。
而属性的使用率这点也很好说明。假设现实有两个身体素质无限趋近或者就是完全相同的人,同样是全力击打的动作,一个显示的出力是80,而另一个显示的只有50。为什么呢?这就是两人的属性利用率问题。这点其实在虚拟游戏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两个属性点完全相同的玩家理论上造成的伤害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可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所造成的伤害效果是不一样的。造成伤害差异的因素有很多,装备、技巧、经验等等都是,但最基本的却是属性的利用率,特别是基本属性的利用率。装备等附加的属性我们可以看作是外置的使用属性,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属性。所以装备上附加属性的装备后我们可以明显而直观的感觉到自己变强。基础属性不一样。基础属性根植于身体,也就是玩家人物。人物升级后无论是自动增加的属性还是手动添加的属性同样能让我们感觉自己变强了,但很不明显。因为这只是属性总量增加后在相同利用率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些微提升。两个属性相同属性使用率不同的玩家在属性总量低(大多数情况下是等级低)的时候两者的伤害差别还不明显,但属性总量(等级)高了之后表现出来的实力差距很可能天差地别。你可以说是技巧和经验的问题。其实技巧本身就是提高属性利用率的手段而已。除了技巧以外就是人体自身的限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系统。在现实之中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发挥出自身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的能力,或者更低。但在某些时候,比如母亲为了救助自己快要被压死的孩子时,瞬间举起原本不可能举起的重物;故事里的主角面临绝境时,瞬间潜力爆发与不可能中挽救危急。这些都是属性利用率提升的表现,但这种表现往往属于爆发型,短期型,并且有着严重的后遗症。为什么我们在虚拟游戏中可以表现的比现实世界更好?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游戏,这是假的。但为什么我们无法表现的更好?因为即使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是虚拟的,我们的本能和潜意识也在无时无刻的保护着我们。
宁远现在所想的就是如何去克服和规避本能与潜意识的干扰,让自己在有限的属性下发挥出自己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