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摇滚教父>第374章 寻找皇后乐队

皇后乐队到底在哪?

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籍籍无名的新人突然爆出一张顶级水准的精品制作,这样的先例虽然罕见,但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但在专辑大获成功之后,主创阵容甚至从来都没有在任何媒体上露面过。

别说登上电视节目,或者接受某个媒体的采访。

甚至于到现在为止,整个北美,都没有人知道弗莱迪-摩科瑞、布莱恩-梅、罗杰-泰勒、约翰-迪肯这四个人到底是谁。

除了名字,以及专辑封面上,看上去像是四人的肖像漫画之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很快,互联网上就有粉丝发起一场“寻找皇后乐队”的活动,宣称要以人肉搜索的方式,将这支乐队的成员找出来。

没错,就是人肉搜索。

虽然现在才2002年,但人肉搜索已经不算是太过新鲜的玩意了,就和病毒营销一样,它最初出现的时间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人肉搜索也是需要线索的,最重要的线索,无疑是皇后乐队四位成员的姓名,以及漫画一般的“肖像”。

一群黑客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攻破了dmv{机动车辆管理处,注:北美没有户籍制度,一般来说查驾照信息是最容易找到一个人的方式。}的服务器,并进行了姓名匹配。

但结果很让人失望,在服务器储存的所有驾照信息中,同名同姓的倒是不少,但细查下去,没有哪怕一个人符合皇后乐队成员的条件。

因为这次失败的“人肉搜索”,参与该行动的黑客有足足六人被逮捕,将面临数月的社区服务,到最高数年的牢狱之灾,堪称损失惨重。

当然,说失败倒也不完全正确,至少它排除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有人提出,弗莱迪-摩科瑞等四个名字,有可能是艺名,而不是原本的真实姓名。

但名字可以变,外貌总归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除非去整容。

粉丝们开始从肖像入手,浩浩荡荡地寻找起符合该外貌特征的人。

虽然说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有了,但有了dmv的前车之鉴,想要再“借用”fbi或者其它什么部门的服务器,去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查询,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而且,想要使用面部识别,首先得有一张真正的照片,而不是漫画。

所以粉丝们只能用传统的方式来寻找弗莱迪-摩科瑞们。

有一名居住在德州的粉丝宣称,自己有一位印度裔同学,符合弗莱迪-摩科瑞的形象,例如那明显至极的龅牙。

这个消息让粉丝们非常激动,很快就有人找出了这个“高中同学”的下落,但可惜的是,那位印度裔确实有着一嘴龅牙,但和专辑封面上的弗莱迪-摩科瑞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这位印度裔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并不擅长唱歌,也不懂任何和音乐有关的技能。

有人说在洛杉矶发现了约翰-迪肯。

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罗杰-泰勒居住在圣地亚哥的郊区。

有人……

一个个消息被传出,又一个个被否定,在这场漫长的“寻找皇后乐队”活动中,接连不断的失败,很容易让人们失去耐性。

在无数次失败之后,一个早就有人提出,但却一直没有被重视的观点,终于走进了绝大多数粉丝们的视线。

【皇后乐队并非北美的乐队!】

这是一篇发表于九月初的文章,文中列举了大量看上去真假难辨的证据。

例如歌曲中不太明显的英式英语的发音,就是最为重要的佐证。

虽然同为英语,但英语五基友区,每个国家的发音方式都有很大区别。

整体上来讲,除了北美之外,其它英语区的发音更加接近英式发音,但并不完全一样。

不过对于没有生活在当地的人而言,绝大多数人都听不出澳洲的英语和英国有什么不同,很多人都认为那是英式英语的某种方言,新西兰也同样如此。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极为相近,但在发音上区别却很明显。

任何一个掌握某一种英语的人,都可以通过短期的口语训练,掌握另一种方式的发音,但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习惯使用从小学会的那一种。

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发音方式做了很透彻的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主唱应该来自英国一个名为富尔森的小镇。

天知道这家伙怎么得出这结论的,虽然罗杰在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时候确实使用了英式的发音,但富尔森方言这是什么鬼?

眼看着这帮粉丝要将寻找皇后乐队的活动扩张到欧洲去,罗杰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忍不住自言自语道:“我们是不是玩得太大了点?!”

没错,“寻找皇后乐队”这项活动,本身就是mad唱片精心策划的一场炒作。

一场典型的病毒营销,其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

仅仅数百万美元的投入,短短不到一个月内,《波西米亚狂想曲》以及《摇滚圣经》系列的知名度就翻了数倍。

虽然销量上的涨幅没有这么大,但当时间来到专辑发行第八周的时候,该专辑的北美累积销量已经完成了对《大卫-鲍伊》的反超,来到了330万张。

后者的销量是320万。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下去,直到达到某个临界线为止。

关于病毒营销,业内有一个很简单的理论。

它就像是


状态提示:第374章 寻找皇后乐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