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之王者降临>第三百十八章 两家劝和

李利其实也并不想这么早就与子翻脸,关系破裂了对两边都没有什么好处。可是现在形势一面大好之下,子竟然想着要东归。这怎么行?

李利还想安稳的在并州种几年田,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再伺机向关东出兵呢。现在子想一出就是一出,把李利的计划完全给打乱了。所以强留子在长安,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了。

子要是去了关东,不管是谁把子捏在手里,李利都将会是被攻打的目标。到时就显得太被动了。关凉和并州哪里还会有什么安稳日子过。

与其让子和朝廷落到曹操手里,从而成为曹操对付自己的幌子。那还不如把子给弄死算了。到时大家都在同一个起步阶段,到那会就全凭真本事了。不然有个皇帝和朝廷压在上头,曹操动不动就发个诏书,下个命令给并州,这让李利听还是不听?听与不听都会陷入曹操的节奏。

这就是李利现在的真实想法。当然,他这么干,其实也是担足了风险。真的一不心“失手”把子给弄死了。他可以辩解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但只要是明眼人,都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弑君这种行为,会有多少人接受,李利其实心中也没底。未来钟繇、荀攸等士大夫还会不会跟着他干,他心里想起来也是一个未知数。恐怕也只有贾诩这种无法无的人,才会继续追随吧。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李利还是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叔父李傕。其实也是把自己的威胁很明白的传递过去,让对面的人想明白,真的要蛮干,就别怪自己辣手无情了。

果然,这一招还是奏效了。所有人都被李利这个疯狂的打算给吓住了。虽然没有人会觉得子真的会出事,但谁也不敢去赌。要是有个万一呢?

于是,这才有了杨彪统率百官,苦劝子的一幕。李傕和马腾这边,也忙派了亲信过去见李利,告诉他,千万不要鲁莽行事。李应见了李利,更是手指头都快戳到李利脸上了:“惠民你这是想干什么?想要让我李氏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吗?”

李应也是李利的叔父,他曾是司徒赵温的部下,受赵温的熏陶比较多。比起李傕、李利来,更像是一个读书人。君臣父子的概念在他心中更是要强烈得许多。李利这几年迅速崛起,为李氏赚得好大的名声。李应平时也是得意不已。只觉得李氏后继有人,未来还可以得享富贵好几十年,谁曾想李利这一次,竟然就想要干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来。李应听了,顿时暴跳如雷,于是向李傕请命,亲自来见李利。要寻他问个究竟。

李应在咆哮,唾沫星子四溅,李利又还能如何,也只能低头陪笑,唾面自干。等李应发泄完了,李利这才笑眯眯的道:“叔父可是完了?”

李应喘着粗气,坐在椅子上,胸膛兀自喘息不定。他拿眼就去看李利,等着一个解释。李利一脸委屈,凑了过来,道:“叔父,你当我愿意如此?这可都是皇帝逼的啊。”

李利激动了起来:“这些年,我们李家对皇帝还不好吗?他的皇宫之中,缺什么就给他补什么。一应物用,可曾短过他分毫?就是他要安插冉并州、河东,要设羽林重建禁军,我李利又何尝过半个不字?可他呢?还不满足。觉得在长安待着不痛快,一心想要回洛阳、回关东诸侯那里。”

“他也不想想,关东诸侯要真的重视他这个子的话,又何至于把他和朝廷扔在长安数年不闻不问?他自以为有了羽林军足以自保,他自以为回到洛阳之后就可以摆脱诸侯的钳制,再度行使他下至尊的权力。嘿,这可能吗?”

“似曹操之辈,哪个不想把他捏在手里,当成筹码当成傀儡?我行此下策,也是无法之举,全都是为了我李家啊。叔父你想,要是子真的去了曹操那里,将来我们李家怎么办?关、凉是我们的根基,我们能离开那里吗?离开了那里,就等同于无根之萍。有了再多的军队,得不到补给,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迟早一军尽散,我等尽为阶下囚?可不离开,曹操必然会挟子以令诸侯,迟早是要派兵打过来的。到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打则是以地方对抗朝廷,背上不臣的罪名;不打,那就是死路一条,叔父你甘心吗?”

李利继续道:“不管叔父如何想,我是不会甘心的。我殚精竭虑,费尽心思,这才从袁绍嘴里夺下了并州这块基业。若是子跑了,袁绍和曹操必然会谋我并州。朝廷与子不在长安,我这并州刺史之职,朝廷一道诏书就可罢免,失去了在并州的统治名分,我又怎么在并州立稳足跟?”

“所以,子就此回转长安便罢,如若子仍然要一意孤行,那我就真的要撕破脸皮了。反正迟早是死路一条。我就豁出去了。”

李应听完,也是长叹一声:“可就算是如此,也不用行此暴烈手段。你可知道,若是坏了名声,就是你拥有再多的土地,再多的兵马,那也成不了大事。”

董卓最强的时候,地盘还不够大吗?兵马还不够多吗?就是因为他不得人心,残酷好杀,还不是被王允和吕布一起给阴死了。

李应生怕自己家的这个千里驹又走上了董卓的老路,因此而出言相劝。李利嘿嘿一笑:“我也就是这么一,这不,叔父你就立马赶过来了。看来,我的话,还是有些份量的,哈哈。”

李利在李应等人赶来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明白过来,自己的威胁起到作用了。以杨彪等饶政治智慧和手腕,


状态提示:第三百十八章 两家劝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