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拂等人的突然死去,让城楼上的人也不禁为之一愣。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李傕等人会如此的残暴。哪怕是当年的董卓,也不会一言不发就擅杀大臣。
董卓自己是个大老粗,但他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治理天下的本事。入了洛阳之后,又因天下人愤恨阉宦乱政。所以自他掌权之后,先是与黄琬、杨彪一道上书天子,解除党禁,对当年的党人陈蕃、窦武等人进行平反,然后又征辟他们的子孙出仕为官,好收天下人望。然后又听从各方意见,征召时之名士入朝任职。
史载董卓是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在董卓手里,提拔了大量的当时名士和遭遇党锢之祸的幽滞之士。如周珌、伍琼、郑泰、何顒、荀爽(荀彧之叔)、陈纪(陈群之父)、蔡邕、韩融等等。这些人要是不愿意来,董卓就会出言威胁,但一旦到了朝廷,董卓又会非常礼遇。
至于韩馥、刘岱、孔胄、张咨、张邈等人,都是董卓听信了周珌、伍琼等人的鬼话,从朝廷放出去让他们到地方上去任职的。而董卓自己的亲信,却并无任用,只是在军中担任将校而已。结果这些人一到地方,就立马联合起来,起兵反董。好悬没把董卓气个半死。
认真算起来,从董卓进入洛阳之后,在史书上记载被他杀害的大臣,只有四个。一个是丁原,当时丁原有兵有马,麾下还有吕布,势力不下董卓,董卓害怕丁原与他争权,只好先下手为强。
一个是张温,张温与董卓的宿怨要追溯到当时朝廷征讨凉州韩遂、边章等人叛乱的时候。这话就太长了略过不提。张温与董卓本来也相安无事,后来董卓迁都长安,有太史望气说看这天象,应当有大臣被杀死。董卓听了,那还说什么,不用选了,让张温去死吧。张温可以说是当了个替死鬼。
另外两个,就是周珌、伍琼了。当时关东皆反,董卓被逼无奈之下,只好打算迁都。消息一出,大家一起出言反对。其中杨彪、黄琬和周珌、伍琼四人,态度最为激烈,表示坚决反对。
董卓心中的火顿时就按捺不住了。他听了周珌、伍琼等人的,大量提拔名士。现在好嘛,他封的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胄、兖州刺史刘岱,还有几个太守张咨、张邈等人,全都反了。杨彪和黄琬名声太大董卓他动不了,却把火气全部发泄在周珌、伍琼身上。于是,遂斩之。
数来数去,董卓专权擅政这些年,也就杀了这四个大臣。而李傕等人一眨眼间,杀的人数就已经超过董卓了。
李傕和郭汜在下面得意洋洋,这回能好好说话了吧?于是又问:“王允何在?”
王允这时知道避不过去了,于是迈步出来,站在最前,乃道:“尔等意欲何为?”
李傕便道:“太师何罪?”
王允心道董贼的罪过,大了去了。只是他也没必要和李傕等人徒费口舌之争。左右不过成王败寇而已。
于是王允便道:“尔等可速退兵,莫要冲撞了天子。我自会给尔等一个交代。”
郭汜冷笑道:“太师已死,如何交代?”
王允不理郭汜,只望着年幼的皇帝拜了三拜,然后道:“陛下保重,老臣去了。”言罢,就自城楼之上,一跃而下。
砰的一声,千朵万朵桃花开,红的白的溅了一地。李傕与郭汜也想不到王允性情如此刚烈。竟然自杀而死。
李傕与郭汜互望了一眼,王允已死,吕布已逃。这口气也差不多出完了。接下来,是该自己等人登上舞台了。
于是遂翻身下马,拜伏于城楼之下,共请天子出来见之。
天子在大臣的陪同下,走到城楼前,看着城楼之下,片地死尸,血腥冲天,心中不禁害怕,小脸就变得煞白。不过他也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了,于是强自镇定的道:“卿等欲何为邪?”
李傕与郭汜就假哭道:“太师忠于陛下,却无辜被害,我等只为太师报仇,并无他意。等事情办完,我等愿去廷尉请罪。”
你们会去廷尉请罪?信了你们的鬼!不过有了这么个台阶下,城楼上的天子和百官也长出了口气。只要你们不是头脑发热,想着要把长安城包括天子、朝廷在内屠戮一空,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你们有兵马,你们先说了算。反正董卓也这么干过一回了,朝廷对这种事,非常有经验。
于是,天子就命尚书当场写下诏书,大赦天下。又大肆封官,拜李傕为车骑将军、封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拜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拜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拜张济为镇东将军、平阳侯。
四大军头封完之后,朝廷又表示,四人之下有功者,你们自行上表文就行了,朝廷负责盖印。
朝廷得到了安全保障,李傕等人也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算不得皆大欢喜,只能说是各取所需罢了。
这边事情完了,还有其他事情呢。还有三城守军需要收编,还有吕布也不知道逃哪儿去了,接下来也要派兵去追击。还有城中的一大摊子事……
于是李傕与郭汜就留了一部兵马下来,保护皇宫安全(挟持百官、天子为人质),自己则率了兵马,径往其他三城而去。
有了李利和贾诩的劝说,凉州军这回入城,并没有大开杀戒,见人就杀。当然,你要说偷偷摸摸的趁火打劫一下,这种事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行军路线上遇到了大户人家,遇到了官寺府库,总归是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