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之王者降临>第一百三十一章 朝堂之争

兴平元年冬十月,李利回长安见李傕,面谈之后,叔侄心结解开。从此意味着,李傕与李利分家了。两家明面上虽然还是一家,但从此以后,李利在军、政方面,基本彻底独立于李傕了。

两家关系不会断,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但在战略、战术层面上,李傕再也不能做李利的主了。也就是说,李利现在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想打谁就打谁。根本就不用像以前一样,听李傕的节制指挥了。

和李傕谈完了,李傕就挥挥手,让李利早点去休息。第二天,他要带李利参加朝会。长安城在西汉末、东汉初,屡经战乱,所以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但长安城,一直是两汉的两京之一,天下有数的雄城。

长安宫室,在董卓西迁之后,经过了基本的修缮。李傕等人反攻长安之后,后来因为发了笔财,在李利的劝说之下,也拨款做了修葺。所以说,天子的住所和朝臣办公的地方,现在来看,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像历史上的那般寒酸。

这不是李利的第一次上朝。他之前因功封兴义侯时,就在朝会上拜谢过天子圣恩。汉朝的封侯拜将相,有着严格的步骤,非常有仪式感。在哪里站,在哪里拜,该说什么话。都有着它的规定。

这次上朝,李利是来向朝廷述职的。然后也解释下自己为什么要突然对并州动手。一方郡守的权力其实是极大的。若是在河东动用兵力,李利压根可以不向任何人解释。但跨州作战,而且还是牵涉到了袁绍这个大佬,情况就有点儿敏感了。

汝南袁氏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王允没死之前,还一度想着关东诸侯都是自己人。凉州将打进长安了,王允让吕布逃走的时候,还特意做过交待:“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所以说,长安朝廷里,心向袁氏的人不少,视供养、保护他们的凉州军将为仇寇的人很多。虽然有一部分人觉得并州是朝廷的土地,袁绍私命高干为并州牧毫无道理,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袁绍干得对,只有让袁绍发展起来了,袁绍才能带大军进关中来解救朝廷和天子。

也不想想,袁绍把天下地盘都给占了,他还会在乎朝廷和天子?只怕立马就要改朝换代。也许那些人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但他们估计也乐意见到这一幕,真有那么一天,就做了袁氏的拥立之臣又如何。这可是从龙之功啊。

所以,这些人听说李利打并州,抢上党,一个个愤怒得不行,像是李利杀了他们爹娘老子一样。今天李利上朝,必然会遭受刁难了。

当然,李利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李傕也把这个情况对他大概说了一下。群臣朝贺陛下之下,就进入了议事环节。

前面的大佬们说完之后,就轮到各路议郎、郎中、大夫们上阵了。李利在后面正坐着,听得昏昏欲睡。膝盖也极度不舒服。

汉灵帝爱胡床,但朝会上他没能够把椅子给普及开来。顽固派的势力还是非常巨大的,你玩乐可以,但正事却不能胡来。朝会是何等严肃的大事,要是一群人在朝会上东倒西歪的,成何体统。所以民间或者官员宅院之中,经过汉灵帝和李利的推广,桌椅开始盛行起来,但朝廷和除河东之外的官府之中,却是不曾施行。

李利跪坐在软垫之上,膝盖胀痛得要死,但又不敢乱动,殿中站了许多侍从官,其中就有人专门盯着大臣的仪表姿态的。你要乱动,少不得就是被参一个君前失仪。李利暗暗咬牙,要是自己得了天下,一定废除跪坐,而改用椅子。

什么跪坐是正身心,竖仪表。在李利看来,都是瞎几把扯。儒家没出来之前,大家就都开始跪坐了好不好,原因还不明白吗?木匠鲁班大师不知道哪里没想明白,没把桌椅板凳给弄出来。然后君王和臣子们相见,为了定个规矩,于是就搞成了跪坐,君王和臣子们都保持这样的姿势。

而不是像后世人所吹捧的那样,这跪坐是如何如何的好。真这么好,真对人有这样那样的帮助,怎么从唐、宋开始,跪坐就被取消了?

议郎庞羲,洛阳人氏,与前任宗正、现任益州牧刘焉相交甚厚。种劭和刘诞等人暗中鼓动李、郭相争,庞羲虽然没有参与,但也是知情人之一。后来李傕获胜,刘范、刘诞被擒,庞羲为了营救二人,可是东奔西走跑了不少地方的。

后来刘范、刘诞被扣着,用来敲刘焉的竹杠,性命虽然无忧,但庞羲却是对李傕、李利一肚子的不舒服。在他看来,这李氏叔侄两个,简直是关中的祸乱之源。李傕和郭汜争权夺利,罔顾生灵;李利为了一己之私,擅自出兵,攻打并州,都是无法无天之辈。朝廷一定要严惩。只是现在朝廷没这个实力了,庞羲也只好打打嘴炮骂骂人来出出气了。

公卿们把大事都说完了,庞羲就跳了出来:“陛下,臣有本上奏。”

皇帝高高在上,问道:“卿有何事?”

庞羲就举笏道:“陛下,臣弹劾河东太守李利,其不知保境安民,抚恤百姓。而妄兴刀兵,以至战祸连绵,殃及无辜。请罢其职,夺其爵,下狱论罪!”

李利听了,顿时就清醒了,他心中卧槽了一声,就看了过去,庞羲长得仪表堂堂,让人一看就能心生好感。谁曾想却是个一言不合就要往死里下手的老阴比。李利心想,自己也没得罪这家伙啊,怎么出招就要见血封喉?

李利认真的看了看庞羲,把这人给牢牢记在心里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章 朝堂之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