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钢铁苏联>第336章 所谓猛男

内装600克tnt高爆装药的85毫米高爆弹丸在伊乌什金的老练炮术下,精准地打在了这个德军反坦克炮组正前方仅仅只有五米距离的空地之上当场炸响。

被爆裂冲击波和四散升腾火光挥洒地四散飞舞的尖锐滚烫弹片,宛如烧红的剃刀割除生肉一般轻易地撕开谅军士兵仅有基本制服保护的脆弱身体。

85毫米高爆弹在极近距离爆炸下产生的强大冲击力甚至将这些可怜德军士兵的身体,活生生地给撕扯成了无数残肢断臂飞出去了足足几十米远之后才堪堪停下,本就不是为战争而生的脆弱人体在人类自己所创造武器的毁灭性威力下显得是如簇苍白无力。

在行进中不断报以校准直瞄射击开火的kv1重型坦克群,接连不断地将一门又一门德军反坦克炮还原成了零件状态。

85毫米主炮开火时虽不及撼动地但仍旧声势不的炮口火光连带着冲击波,将位于马拉申科座车炮塔后方扒着的苏军士兵们震得头晕目眩耳朵发鸣,但即便如此也远比失去坦克掩护后丢了性命要强的苏军步兵们,依旧紧紧握住手里的任何可攀附之物紧抓不放。

“最后两百米突击距离,各车组减速,把我们的步兵同志们放下来,让他们跟在坦克后面压制德国佬的步兵火力!主炮统一装填高爆弹,德国佬的机枪火力点一旦露头就迅速打掉,集火攻击浪费炮弹也没关系,不要让他们的火力点站稳住脚跟!”

机枪是步兵班组的火力支柱这句话真是的一点也不假。

前后经历了大大数十次坦克攻坚战的马拉申科,已经充分领教到谅国人手中34通用机枪的强悍威力。

这种看起来就像是几个铁片加一根钻孔枪管临时拼接而成的“简陋”武器真的不能以貌取人,其一旦开起火来即刻间就会连成一片的电锯般作响枪声足以让任何胆之人都感到撕心裂肺。

射速尚且不及34却已然是初具恐怖雏形,这款即便是等到42通用机枪全面换装后仍未退出一线,进而继续奋战在各型德军装甲车辆和坦克上的高射速机枪一直战斗到邻三帝国大厦将倾,其可靠的性能和强大如割草般的对步兵杀伤力,就像是赶在法国人投降以前不可能占领巴黎一样毋庸置疑。

在低至零下22度的严寒暴风雪之中本就已经操作困难而几乎连弹链都被冻了个结实,操持着手职笨拙”的34机枪折腾了半好不容易打响的德军机枪手还没来得及打光一条弹链,已经开到了阵地前不足两百米处的怪物般苏军重型坦克便会立刻调转炮塔,将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这些瞪大双眼中一脸错愕的德军机枪手们狠狠地来上一炮。

裹挟着机枪碎片与人体血肉碎块的场景接连不断地于德军阵地战壕间不断上演,短短不到两分钟时间内被打掉了全部13个机枪火力点的德军步兵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进入了最后一段冲锋距离后的kv1重型坦克群火力全开,装载于主炮同轴位置和车体前端副驾驶位置上的两挺7.62毫米车载dt机枪一齐开火,炽热纷飞的曳光弹幕在嘶吼咆哮中终于化作了压垮德军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陷入崩溃之中而战意全无的德军很快便作出了最后的选择。

“嗯?那是......停!伊乌什金!把同轴机枪停下!都停下!那帮德国佬投降了!”

伴随着马拉申科手扶着面前车长潜望镜的出言开口,在短短不到十分钟进攻时间内便遭遇到了上百发76和85毫米高爆弹直瞄射击,早已是濒临破碎的德军战壕内已经作出了反应。

一柄上着刺刀的毛瑟98k步枪挂着一条雪白的医用纱布有些怯生生地高高举起中探出了战壕,萧瑟寒风中随风飘扬的洁白医用纱布几乎与一片苍茫的雪地背景化作了一个整体。

如果不是及时察觉到了情况不对劲的马拉申科下令停止开火射击,已经杀红了眼的一众苏军坦克兵车组们估计会一直杀到这些可怜的德军士兵全灭为止。

眼见挂在枪头刺刀上的一缕洁白医用纱布起到了理想的效果,一名壮着胆子的德军军官旋即将半个脑袋勉强探出了战壕外,眼看面前那些已经近在咫尺且仍旧在不断前进中的苏军重型坦克们没有向自己报以开火攻击后,这才举起一直紧握在右手中的铁皮大喇叭冲着苏军来袭的方向高声开口。

“尊敬的苏军指挥官先生,我们这些德意志军人已经决定放下手中的武器向您举手投降!我们没有威胁没有武装只是一些已经决定投降聊军人,请您遵照日内瓦公约中的约定条款给予我们最低限度的生命安全保障!”

听闻耳边这稍有模糊却又内容表述清楚的“投降宣言”,于炮塔内竖起耳朵而稍作一愣后的马拉申科不禁瞬间失声一笑。

“可以啊,这帮德国佬,居然还现场找了个会俄语的出来喊话投降,不过这应当原本是准备给苏军劝降时才派的上用场的家伙吧,”

内心中报以如此这般腹黑话语的马拉申科见此情景后倒也没有多做犹豫,旋即不假思索中抬手掀开了自己头顶的车长舱盖,紧接着便后腰发力中将自己的整个上半身都向外探了出去。

望着眼前和方才车长潜望镜中如出一辙的铁皮大喇叭还有风中凌乱白纱布,联想到后世二战史中记载的德军基本上没有像日本鬼子那样的表面诈降记录,几乎可以确定这帮德军是铁了心想要投降的马拉申科旋即身子一转,将脑袋侧了过来对准了身后座车引擎盖上


状态提示:第336章 所谓猛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