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钢铁苏联>第29章 交锋(下)

在发现了以高打低的方法对付苏联人的坦克时可以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后,尽量利用优势地理位置对付苏联人坦克的反坦克战术,便在整个德军一线部队当中迅速被推广扩散开来。

但即便是如此,从本质上来说,占据高打低的优势地理位置来对苏军t34坦克执行反装甲任务的战术却依旧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处在整体进攻态势的德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主动出击,而负责保家卫国又以逸待劳的苏军装甲部队更多的时候都是处于防守态势或是有限的局部反攻,战场的高低地势主动选择权其实更多的时候都是掌握在防守一方也就是苏联军队的手中。

很显然,苏军t34坦克在火力、机动、防护这三大坦克重要指标上对德军装甲部队的全面压倒性优势,已经让在整体进攻战略上处在绝对优势状态下的德军在局部装甲对抗当中遭遇严重掣肘,尽快研发一款能够有效压制苏军t34坦克的新式坦克便成了眼下德军的当务之急。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尽管新式坦克的项目招标计划已经被分别下发给亨舍尔与保时捷两家公司进行分头研制,但这八字没一撇的新式坦克项目距离正式定型投产还差的老远,根本无法解决眼下德军前线部队所遇到的糟糕情况。

所以在能够有效对付苏军t34坦克的德军新式坦克正式运抵前线之前,踏足于苏联国土境内的德军前线将士们依旧还是只能凭借战术与勇气来弥补装备质量上的不足,继续与苏军装甲部队那怪物一般的系列重型坦克鏖战下去。

将视野再度转回前线的布罗德镇之上。

此役当中,难得打了一场处于防守方会战的德军第一装甲集群以逸待劳,沿着整个从卢茨克到布罗德的前线阵地上部署了一整条固若金汤般的临时性防御阵地,而这其中又尤以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所部署的布罗德小镇防线最为坚固。

作为一座位于苏联西部乌克兰境内大草原之上的边陲小镇,布罗德镇的选址设计可谓独具特色又堪称相当精巧。

当夏天雨季来临时,茫茫乌克兰大草原之上的地势低洼地带势必就会被大量的降水所淹没。显然,如此这般的地势低洼地带肯定是不适合作为小镇所在地来选址建造的。

为了避免雨季来临时的降水沉积及倒灌现象,整个布罗德小镇自最初选址建设之日起便被建立在了一处整体地势相对较高的高坡之上。

如此一来,在那个年代不擅长基建设施建造及完善的苏联人,便可以利用先天地形高度优势将雨季来临时的大量降水快速排出小镇,这在战争没有爆发的和平年代无疑给小镇上的居民带了极大的便利和生活舒适性。

但设计建造布罗德小镇的工程师团队所最终没有想象到的是,自己那堪称造福后人的设计杰作竟会在之后的某一天里给侵略自己祖国的入侵者们带来极大的战略优势。

凭借着布罗德小镇得天独厚的选址建造优势,在布罗德小镇外围部署了多道防御阵地的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可谓是占尽了地形优势。

依托着部署在小镇最外围的第一道防御阵地向着四周放眼望去,坐落于小高坡之上的布罗德小镇就像一颗被巨人之手托起来的明珠般孤傲地屹立于高坡之上。

那纵深长度将近三百余米的呈30度角度向下斜坡对于马拉申科所率领的t34坦克群来说,简直是再糟糕不过的进攻之路。

除此以外,紧贴着布罗德小镇外围部署防御的党卫军们还能够利用小镇内本身就有的基建道路进行更快速的灵活机动转移,不论是补给弹药物资与转运伤员甚至是调动预备队去填补火线空缺都有着极大的机动优势。

即便是在被苏军进攻部队突破了外围防御阵地的最糟糕情况下,进可攻退可守的党卫军们依旧能够选择撤回小镇内依托着民房建筑继续抵抗苏军进攻,这一系列的防御优势再加上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上下全体官兵那狂热的战斗意志与士气后简直是如虎添翼。

内心中默默盘算着当面之敌的德军部队手中这些可谓是应有尽有的防御优势,心情愈发凝重起来的马拉申科心中正盘算着有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有效战术进攻方案来加以执行,距离己方五百多米开外已经是肉眼可见的德军阵地上便突如其来间爆发出一阵亮眼的火光。

“正前方,一点钟方向,瞄准打头那辆苏联人的t34坦克,距离五百一十米左右,密位调节,装填穿甲弹!”

“装填完成!”

“开火!”

砰——

伴随着德军反坦克炮小组炮长的一声令下,蹲伏在炮盾后方早已用炮闩旁的光学瞄准镜将苏军先头坦克牢牢锁定的炮手,立刻便将这发50毫米的型全口径被帽穿甲弹在一阵炮口火光当中瞬间脱膛而出。

作为德军部署在第一道防御阵地上的前线基础型主力反坦克炮,眼下这门率先向马拉申科所率装甲一连开火的反坦克炮不是其它,正是当下德军反坦克炮序列当中作为最强主力反坦克炮而存在的毫米反坦克炮。

这门拥有着60倍口径于身管长度的细长小口径反坦克炮,在发射被帽穿甲弹时有着高达835米一秒的炮口初速,单凭这一点上来说是要优于同时期装备在苏军t34坦克之上的.2毫米坦克炮的。

极高的炮口初速为这门口径偏小的轻型反坦克炮带来了在当时堪称不


状态提示:第29章 交锋(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