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未来超级智能系统>第二百四十章 办事效率

终于有人站出来正面刚流量文化了,网上一片欢庆兴奋的画风,大家早就受不了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了,流量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中性词,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自然也会吸引流量,这种流量无可厚非。

但总是靠控评、水军、炒作、人设等手段走捷径去搞流量,然后再利用各种套路快速将流量变现,这样的流量真的让人恶心。

就像之前一档综艺节目曝光的,选手只练了半个月的音乐半个月的舞蹈就上台大谈特谈我有一个舞台梦。

有个鬼的舞台梦,不过是一批一批不同的人设被量产到选秀平台,然后通过炒作与市场反应的天时地利人和从而筛选出所谓的流量明星罢了。

至于这个流量明星会什么才艺,他前后练习时间也就一个月,你说他会什么,会瞎掰算么?

可怕的是,这样的一些流量明星,也叫偶像,他们会成为一批年轻人心中的榜样和标杆,他们会让很多年轻人向往快速成名所带来的巨大财富与无限风光。

年轻人越来越难看到那些优秀演员的付出,不认为演戏需要演技,不认为唱歌需要唱功,总结来说,不认为成功需要付出努力与时间,炒作一下,走走捷径,成功就来了。

浮躁至此,行业拿什么成熟,人才拿什么培养。

刘凡上午发视频,下午发布智能评论监控系统,而当时间来到我晚上...

沪上崇明岛一间在这个年代还只需要550一个月租金的小房间内,郭茂荣将修改后的剧本发给自己熟知的“朋友”后,起身走到床头抓起斑驳的热水壶给自己泡了一包泡面。

虽然这些年泡面的口味越来越多了,但郭茂荣始终只钟爱红烧牛肉面,利索的呲溜的两口,委屈了一天的胃终于感受到了畅快与满足。

就在享受美食的时候,郭茂荣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看到是陌生电话便直接挂断了。但下一秒,这个电话又来了。

郭茂荣有一个习惯,陌生电话是不会接的,但如果连续打两次,他会接。

“哪位?”郭茂荣猜测着又是乱七八糟的推销,有些冷漠的问道。

“郭先生您好,我叫冯伟。木龙娱乐的总监。”

郭茂荣当然知道木龙娱乐,但他今天忙了一天还不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半信半疑道,“木龙娱乐的冯伟?你怎么会给我打电话。”

“有幸拜读了郭先生的剧本,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所以忍不住冒昧通过朋友要到了郭先生的电话,想跟郭先生聊几句。”

郭茂荣不禁冷笑,他愈发觉得电话那头是骗子,“我就是个古板而又没有商业头脑的自虐型编剧罢了,像冯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是故意来调侃我的么?”

“郭先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太客观啊。”冯伟笑道,“郭先生这几年为朋友写的几部网剧,反响很不错嘛。”

已经准备挂电话的郭茂荣突然一惊,“你...你在说什么。”

“郭先生,你我都清楚,真正的好作品,不是卖情怀,不是秀文采,不是传统,不是迂腐,一部好作品,必然需要有商业价值,因为作品是给观众看的,观众连钱都不愿意花,何谈好作品。

很多的作者和编剧很容易陷入这样的一个死胡同,认为自己的作品文笔老练,构思新颖,才华横溢,寓意深刻,可自己却不火,那是观众的审美有问题。

每每看到一些好作品火了之后,就会忍不住趁着这样的机会去踩那些垃圾作品,但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那些高分的好作品,也都是商业作品,商业本身不是错,好作品难道不该卖钱么?

错的是低质的商业,错的是自闭的高质。

但这个市场还有一种人,他们能写出好的商业作品却要封存起自己的好作品,让人以为他写不出好作品,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然懂得什么叫好作品,虽然可以让作品赚钱,但同时,他爱惜自己的作品,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商业,而不是成为别人手中廉价的工具。

可当他们遇到的资方都不懂得爱惜他们作品的时候,他们或许选择毅然离开这个市场,或许选择寻找别的方式创造作品,同时攒钱以期自己拥有话语权的一天。

这样的人,懂市场,懂作品,懂人性,懂自爱,在我看来,他们是这个市场的隐士,是可以成为这个市场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不知道郭先生是否认可呢?”

郭茂荣沉默良久才道,“你真是冯伟?”

“如果郭先生不嫌弃,我在木龙科技恭迎您的大驾。”

直接约在木龙科技,显然是最好打消质疑的方法,郭茂荣缓了缓情绪道,“冯先生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找我?”

“因为我现在才知道有你这号人物啊!”冯伟心道,就在几小时前,刘凡给他看了一个神奇的系统,系统可以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搜索出类似郭茂荣这样的隐士,当时冯伟气的直跺脚,质问刘凡怎么才把这东西拿给自己看。

然而刘凡也很无奈,因为前不久刚得到的新算法才能有这么强大的分析能力,之前的算法做不到啊。

冯伟压了压心中的情绪,嘴上用内心另外一种真实的情绪表达道,“影视行业将会经历一场大洗牌,我认为像郭先生这样的隐士是时候出山了。”

...

另一边,杭城大剧院的一场话剧刚刚落幕,一名演员有些疲惫的走进化妆间卸妆,就在这时,一名年纪跟她相仿的女子在她边上坐下,“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章 办事效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