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颜良来到某个县乡视察时,县令长、乡有秩蔷夫等都会毕恭毕敬地相迎。→八+++八读书≥
但每次来到井陉却总是意外,前一次颜良缀着崔琰的步伐一直寻到了黑石乡,这一次倒不需要往县城外跑去寻崔琰,只是在县吏的指引下来到了城南的县校里。
来到县校门口后,颜良制止了县吏的通报,屏退旁人只与田灿、张揖等文吏入内。
县校的规模可比之乡庠要大得多,是三进院落,第一进为学生们受学之处,第二进是讲师们处置公务以及给部分学生开小灶的场所,第三进是住宅。
第一进中的学生正跟随一名讲师念诵着《孝经》,两汉以孝治国,大多数皇帝都在谥号前冠以孝字,所以这《孝经》是每个学子必读的经书之一。
颜良站在堂外静静听了一会儿就从侧面绕过,来到了第二进。
在第二进堂外,颜良听到了崔季珪那清朗的声音,正在与几名县校讲师交谈。
一名讲师问道:“令君,《孝经》粗教一遍之后,接下去当教什么为宜?”
崔琰道:“可以教《诗》,我觉得教《诗》之前,可以把府君的三字歌教习一遍。”
讲师道:“这三字歌虽然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只是也太过短小,一日之间尽可教会。”
崔琰也道:“是啊!这三字歌言简意赅十分精炼,只是每每念来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或是府君还有下文亦未可知。”
在堂外偷听的颜良微微一笑,迈步入内道:“季珪兄,毋忧,我这不是把下文给你送来了么?”
崔琰等人往门口一看,见是颜良前来,连忙出来拜见。
颜良一一扶众人起身,说道:“诸君乃一方师表,不必多礼。稚让,且把我让你誊抄的歌诀拿来。”
裹里拿出一卷竹册,颜良接过后亲手交给崔琰,说道:“季珪兄,前度我匆匆作文,也不方便多言,这回把后续篇幅一并写下交予你,若是你觉得可行,便拿去用吧!”
颜良交给他的自然是后世《三字经》全文,上一回在黑山乡他只现场发挥了十句,回去之后,颜良好好回忆,算是把后边的百来句抄了个大概。
当然,其中有一些尚未发生的历史人物事件各自节略修改。
比如“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这类大预言术范畴的内容一概删减。
又比如“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里关于谢道韫的那段改成了“班大家,续汉书。”
还有一些句子颜良有些记不太清,便根据上下文义编造了些。
之后颜良还拿给了文学掾张揖,让他帮忙修改润色,查看有无不通顺之处。
修改整理后的新版《三字歌》比章太炎等人增补的短了不少,才八十多句,不过放在眼下作为一个启蒙读物也足够长了。
崔琰是个好文之人,接过竹册急急忙忙地翻开观看。
“首孝悌,次见闻。c∮,⌒o≈知某数,识某文。……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明府作得好歌啊,此歌浅显易懂,以之教化孩童最是恰当不过,当在常山全境推而广之。”
颜良微微一笑,这当然是好文了,可是经过千百年无数文人认证过的。
“季珪兄若觉得合适用便是了,我此来可是找你有另外一桩要事,我们且边走便说。”
在回到县寺的路上,颜良向崔琰说了他此行乃是要去往上党亲自拜谒张臶,并邀他同行一起劝说张臶出任六山学院山长。
崔琰听闻之后也颇感惊讶,他以为颜良为表尊重,大约会遣郡中纲纪或者族人前往,没想到颜良真个要亲自前往上党。
对于颜良如此重视学校教化,崔琰自然是大力支持,当下便答应与他同行。
颜良没有在井陉多停留,直接折返向南,从井陉山北边往西转入了鼎鼎有名的井陉道。
若说西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那么八百里太行就担当得其中原屋脊的美名。
此时的太行山还没有被统称为太行,各以大大小小的山头名字命名,但不妨碍它成为阻隔冀、并、司、凉各地的要隘。
井陉道从何时被人类建成使用已经不得而知,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向是燕赵之地通往秦晋之地的要道,有“燕晋通衢”的美名。
井陉道约长一百五十里,全部建在崇山峻岭之间,其中险要之处几乎是“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颜良来到常山之后,也十分重视井陉道的安全,便遣了昌琦带兵两千余驻扎在井陉道西侧的上艾县,再遣颜枚带兵两千驻扎在井陉道东侧的石邑县,用以从两头监视保障。
在颜良没到常山之前,井陉道几乎被黑山各山头所把持,几乎所有通行井陉的商旅都要对黑山交纳过路费。
不过当讨逆营将士扼守住了井陉两头,并禁止常山商人往西边贩卖货物之后,黑山众贼觉得无利可图,也不愿与讨逆营轻易开战,便退出了陉道主干道附近区域,算是恢复了两头百姓的正常通行。
颜良带人先来到了东侧出口的井陉关城,只见此处关城虽不显得有多高大,但关门异常狭窄,仅仅容得下一辆车经过。
关外的陉道两侧也用石块垒出一条只容两车交错的狭窄通道,哪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