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崛起1639>第三六四章 卞玉京有了

在中国历史上,纸币的名声不是一般二般的差,而是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纸币是朝庭拿废纸套取真金白银的代名词,始作俑者,正是宋朝,之后的元明清都发行过纸币,均是遭受抵制,极大的损害了朝庭信誉。

李信发行纸币,其实是个冒险的举动,他首先要获取的,不是平民百姓的信任,而是富商巨贾,尤其是钱铺从业者的信任,只有钱庄业率先使用纸币,工商业与民间才会纷纷跟进,纸币才能顺利流通。

明末时期,以宁波钱庄为核心的浙江民间信贷资本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为此李信不惜抛出理会事这个诱饵,把宁波钱庄业与荡寇军捆绑在一起,实现利益均沾!

理事会确实挺诱人的,席间热烈讨论起来。

在钱庄老板的理解中,中央银行是类似于户部的机构,能进户部当官,掌握国家的货币发行权,谁不愿意呢,凡是开钱庄的,都明白发行银票的重要性,只要有充分的信用保障,纸币确实要比使用银两铜钱方便许多,这也是商户愿意使用银票的根本原因。

有些自以为德高望重的老家伙们,捋着胡须微微笑,竟然提前接受起别人的恭贺,仿佛中央银行的理事非他莫属。

李信与柳如是交换了个眼色,暗暗一笑,理事哪有那么好当,肯定要施加诸多限制条件,最起码不能担任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管,并在中央银行头上,未来还会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只是没必要急于明说。

“好!”

没过多久,郑妙就道了声好:“摄政王爷的信誉我们哪能不放心?况且还有黄金作为储备,鄙人代表宁波郑家支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并郑重承诺,凡与我郑家有关的业务往来,将全面使用纸币进行结算!”

在清末,宁波钱庄业有四大恒之说,其中掌恒利钱庄的郑家,正是眼前郑妙的家族,从万历年间开始涉足钱庄业,到清末历三百年未衰,由此可见郑家的份量,同时又是第一家向李信表态接受招安的钱庄,于情于理,李信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果然,李信站起来拱了拱手:“多谢郑老板雪中送炭,本王会记住郑老板的支持!”

李信把郑妙的支持定义为雪中送炭,立时把气氛推向了巅峰,人人都知道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李信说记着,就相当于欠下一份人情,这可是了不得啊!

“哪里,哪里,这是鄙人应该的,摄政王爷客气了。”

郑妙拱着手连声谦让,脸上笑的象绽开了花朵。

数十道羡慕的目光望了过去,叶世宏也忙不迭道:“叶某以小人之心度摄政王爷君子之腹,还望摄政王爷恕罪,我代表叶家全面支持中央银行。”

“我支持!”

“我也支持!”

一时之间,人人表态支持,他们都清楚,能否进中央银行理事会,还在于李信的首肯,表态越早,越坚决,就越容易获得李信的好感。

“多谢各位,多谢各位!”

李信连连拱手作谢,宁波钱庄界有大信不约的说法,讲究一锤定音,只要钱庄认为借款商号信用良好,放款时不论款项多大,都不需要任何抵押品或担保,仅凭信用行事,买卖双方一旦达成协议,虽然尚未银货两讫,但即便是往后的市场行情变化蚀掉老本,讲出的话也决不赖账。

气氛热烈的不能再热烈,李信彻底放下了心,有了宁波钱庄界的支持,创办银行与发行纸币将不再是个问题,这其实是互相背书,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有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背书,宁波钱庄界则提前为荡寇军的信誉背书,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

当天,宾主尽兴,工商界看着钱庄界,两眼通红,他们也想入股啊,可是家产已经被桂王小朝庭劫掠一空,还指着李信纡困输血呢,哪来的余钱?

待众人离去之后,李信终于长吁了口气,回到了后院。

事实上桂王小朝庭把杭州劫掠一空,纯以利益的角度考量,对李信是有利的,否则他决然没法得到杭州工商界的支持。

这时,柳如是不解道:“李公子,我一直在想,你将来发行的纸币,可以随时兑成黄金,如果真有人拿纸币和你换,你怎么办?再如果兑换的数量很多,把你好不容易积攒的黄金都换走了,你又该怎么办?”

李信不假思索道:“个人小额兑换,会有数量限制,不达一定数额不给兑换,否则你三两,他五两,谁吃的消?而且在发行纸币的同时,也将铸造银元,普通人使用银元,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纸币主要是用来结算的。

因此如有兑换,必是大额兑换,我们就要弄清楚,他兑换黄金的目地,因为在纸币发行的同时,将禁止黄金作为货币流通,所以他兑换黄金肯定别有居心,我们将以劝说为主,他要是一意孤行,那就查他的底,看他是受了谁的指使过来砸场子,依法严惩!嘿,政府要对付谁,还怕没手段?”

柳如是怔怔的看着李信,好半天才道:“原来你根本没打算给人兑换,偏偏还把话说那么好听,那我再问你,如果欧洲列强手里掌握了大量纸币,来换黄金,你给不给他换?”

李信冷冷一笑:“欧洲人换黄金的目地,肯定不怀好意,我尽量使用外交手段解决,如果外交劝说失败,将发出战争警告,如果他还不肯听,为了维护国家的名誉与货币的信用,我们换给他,但我会让他付出足够的代价!

你不要以为我不讲


状态提示:第三六四章 卞玉京有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