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968章 时代变了

神机枪械厂,靶场。

待士兵测试过“武十步枪”后,兴奋之下的朱慈烺亲自操枪射击,感受一下世界上第一支后膛枪的强大。

武十步枪的造型和后世的汉阳造类似,装填也是非常的简洁。

“武十步枪”采用针刺发火原理,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圆筒状纸弹壳中,扣动扳机时,击针刺穿帽片,使底火受到摩擦和冲击而发火,引燃纸壳内的发射药(黑火药),继而推动前面的弹头。

朱慈烺打完一枪后,旋转枪身上的扳手,接着打开枪机,装填下一发子弹,再将枪机推到位并旋转关闭弹膛。

整个操作与后世的毛瑟步枪、汉阳造等没多大区别,唯一明显不同的就是子弹。

汉阳造的子弹是黄铜弹壳,而武十步枪的弹壳是油纸加亚麻的纸壳。

不管是黄铜子弹还是纸壳定装子弹,核心部分都是底火。

以前明军的火枪,不管是鸟铳、鲁密铳还是燧发枪,都需要装填火药和子弹(铅弹),利用火药的推动子弹出膛,哪怕是当时最先进的和鼎步枪(米尼步枪)也是这样的操作。

想要搞出后膛枪,必须要将火药和铅弹整合在一个弹壳中,省去装火药这一步骤,这样才能成倍的增加射速。

后膛枪最大的技术难度就是子弹中的底火,科研人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燧发撞击点燃子弹底火,通过化学反应引燃发射药,推动弹头射出枪膛。

这就考验了底火的性能,需要对火焰、针刺和撞击有较高的敏感性的材料,寻常的黑火药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弹簧质量不敢恭维,打不着的几率非常高,或许开枪十几次,勉强能打着一次。

没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很难搞出适合的底火,这十几年来,皇家科学院和军工研究院主要致力于研究底火的材料,在化学领域越走越深。

天武七年时,皇家科学院的一名院士,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灵敏度和火药力都比较高的雷酸汞,为底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雷汞是最敏感的火药之一,只要轻轻一撞,就会爆炸,这玩意肯定不能用来当子弹的发射药。

十七世纪的火枪,士兵在发射前装填完黑火药的发射药,还需要拿杆子捣一捣给他夯实在咯。

如果是雷汞,别说捣一捣了,你就算是将这玩意装在药包里挂在腰上,行军时稍微遇到个磕磕碰碰,这玩意就直接爆了,轻则炸伤了肾终生不育,重则一命呜呼。

雷汞特别怕受潮,稍微吸点儿水就闹脾气,点都点不着,就像是个脾气不小的傲娇小女人。

然而是个女人都有作用,雷汞这个敏感傲娇的特性却是提醒了一个人,让他联想到用雷汞来引爆发射药。

这个人就是孙和鼎的二弟孙和斗,一个喜欢玩炮的家伙,人称“孙二炮”。

大明的勋贵阶层有两个奇葩人物,一个喜欢玩枪,一个喜欢玩炮,玩枪的是李廷表的次子李元芳,玩炮的则是孙和斗。

李元芳就不用说了,作为锦衣卫的高层,不管到哪里,身上必须带着几把手枪,还喜欢让犯人猜子弹。

孙和斗则是因为出身,自幼喜欢玩火器,加入天武军后更加钟爱手榴弹、火炮等杀伤力大的玩意。

崇祯十四年时,他奉命去卢家保护卢象升,面对奸商雇佣的青皮,他直接扔手榴弹炸,搞死一片,都懒得动刀动枪。

近几年,他们二人也混出了名声,被人称为“南枪北炮”,南海枪霸李元芳,北原炮霸孙和斗。

如果有条件,孙和斗也想随身携带一门炮傍身。

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的孙和斗,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随身带着一门炮.......

天武八年时,孙和斗前往皇家科学院找他兄长孙和鼎,看看有没有大佬发明出新玩意,比如能扛在肩上的火炮......

失望之余,他无意间得知了雷酸汞的发明。

孙和斗当时就灵感大发,想到了自己的梦想——迫击炮。

他觉得炮击跑这玩意便于携带,在战场上非常有实用价值,就是装填速度太慢了。

如果在开花弹上装上雷贡底火,炮弹就可以通过炮口装填,依靠自身重力下滑,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炮膛底部击针,从而使弹上的底火发火,引燃炮弹里的发射药。

一旦此研究成果,那么大明的火炮将是无敌的存在!

因为这玩意省去了繁琐的装填步骤,炮兵只需拿着炮弹往里面一塞,然后低头捂着耳朵就行了,然后再装弹,保守的讲,射速起码能提高十倍!

以前一分钟能发射两发炮弹,现在一分钟二三十发没问题。

更重要的是,如果制造小型的迫击炮(掷弹筒),自己就可以随身携带了!

而且,这种小型迫击炮可以让步兵大规模的列装,一个十人的小队装备一两门,走到哪炸哪,全天下谁能是大明军队的对手?就算是上帝来了,也能把他轰成渣!

于是,孙和斗将这个想法告知兄长孙和鼎,询问他有没有搞头。

孙和鼎二话不说,当天就安排实施这一计划,并将之列为绝密!

雷酸汞可以当炮弹的底火,自然也能当子弹的底火,丁建国正是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后膛枪。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雷酸汞底火的出现,后膛枪的发明将会推迟很多年,丁建国再牛逼也没辙。

当然了,即便没有雷酸汞,后膛枪也会被发明出来,只


状态提示:第968章 时代变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