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中,朱慈烺手中拿着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细细观察着第五部分的郑和海图。
茅元仪这老东西,所学繁杂,著书中不仅有兵法火器等军械记录,连郑和海图都有收录,不过他收录的海图并不完整,只能算鳞爪般的残留。
真正的郑和海图,其全面的文献记录和精确的资料整理,堪称人类航海史上的文明遗珍,已经消失了。
饶是朱慈烺下旨专门去找,也没有找到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在后世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一种说法,是郑和船队最先发现了美洲。
提出这种学说的是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该学说称中国明代郑和船队可能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先于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提出这个学说的孟席斯当过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军官,他是继哥伦布和达伽马后环游了世界,并沿着麦哲伦的足迹进行了全球航行。
在研究郑和船队的过程中,孟席斯访问了一百二十个国家,参观了九百多个博物馆和图书馆,并造访了中世纪后期每个重要海港。
21世纪初,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以及此后参加了多个学术研讨会上,孟席斯不断的向公众介绍他的发现。
首先,他在威尼斯发现了一张绘制于1459年的地图,上面绘有非洲的南非和好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帆船,孟席斯推断欧洲的航海图可能来自中国。
史学界上普遍流传的认知是,1479年达伽马发现了好望角,初中历史上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然而这种地图竟然比达伽马发现好望角时还早二十年!
这意味着什么?过了好望角,就是大西洋,就是美洲了!
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既然能发现这个地方,也就意味着在达伽马之前,早有人发现了美洲了,并且绘制了海图!
郑和船队当初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绘制了二十四幅海航地图,一些随行的船员著有《郑和航海图》及《星槎胜览》等书籍,还出版刊刻了。
欧洲航海家们很有可能拿的就是郑和航海图进行航海探索活动,发现新大陆,进行环球航线的!
第二点证据,美洲加勒比海海底发现了中国古船的残骸,还有石锚、渔具等遗物,其材质和形状,与菲律宾海域打捞起来的中国古船是一致的。
孟席斯根据自己掌握的风向和潮汐方面的知识,推断出1421年12月(永乐十九年),郑和船队中有九艘远洋帆船在加勒比海海底沉没,他们到过美洲!
第三点证据,“大西洋”的命名,这并非翻译名,而是地地道道的国产洋名字。
大西洋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朝记载,利玛窦来中国晋谒万历皇帝时,他说自己是“小西洋以西的“大西洋”人。
小西洋,也就是印度洋,大西洋便是明朝对欧洲的称呼。
明朝年间,东西洋分界,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一线为界,西面叫“西洋”,东面叫“东洋”,因此日本人也被称之为“东洋人”。
孟席斯的惊世之说,引起了海内外各种新闻媒体、相关学术刊物的关注,并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
有学者认为,孟席斯搜集、掌握了大量的欧洲人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很具有说服力。
而且,明初国力强盛,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加上郑和船队阵容庞大,宝船性能优良,完全具备远航美洲的能力。
当然,很多学者压根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觉得郑和船队虽然有能力达到美洲,但不是主动的去航海探险。
至于加勒比海域发现的中国古船,应该是郑和船队的一支分船队在航行中遇到风暴,被一路吹刮到了美洲
还有学者直接否认,言说从现有的史料和文献资料,没有郑和船队到过美洲的明确记载,上面的都是推测而已,不能当成史实。
还有的直接说,郑和船队在航海技术上完全没有横跨大洋的能力,只能近海远洋
其实最早提出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的不是孟席斯,而是18世纪的法国学者汉学家歧尼,他在1761年提出了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讨论归讨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也没达成共识。
香港学者李兆良又接过孟席斯的大旗,继续求证郑和船队发现美洲的说法。
在1994年,有人在北美东南部意外挖到了一枚金牌(并不是黄金打造的),上面刻着“大明宣德委锡”六个大字。
这枚金牌经过金属成分分析和年代检验,发现与嘉靖、隆庆两朝的铜钱含锌量是一致的,表明了这块金牌起码是和明代中叶的冶炼技术相当,确实是大明宣德年间的正品,被人称为“宣德金牌”。
这种制式的金牌,是当时大明皇帝登基后赏赐给番邦的赠品,死后要收回来的,重新颁发新皇的金牌给番邦。
因此,有人猜测,这是宣德朝时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带到美洲的,从而彻底留在了海外。
李兆良还通过研究发现,北美的一些原住民切诺基人使用着“文、武”两面旗帜,而且每面旗子上使用的是七颗五角星,其摆列方式赫然是中国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