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南明日不落>350 晋王入草原

李定国率领大明陆军骑兵集团军越过了戈壁,进入漠北。与此同时,李定国也收到了承麟通过特殊渠道发过来的信息。

李定国握着那张小字条,并没有什么意外。他给自己的手下部将们传阅,其中吴三省说道:“果然如陛下所料,费扬古占了上风之后,便不一定会撤出漠北。”

李定国当年在缅甸的部将们,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各自在大明军中就任高位了。如靳统武这种得力的,已经是军区司令的级别,差一些的,也是个团长、营长。因为李定国很早就蜕去了军阀的特色,大明军的军权是牢牢掌握在白明修手上,所以李定国这一脉的军官们,也都分布在各个军区和各个部队,没有形成什么山头。

吴三省算是李定国麾下比较有本事的部将,此时已任骑一师的师长,他一直是跟着李定国南征北战,功劳不小。

“留占漠北,对于满清余孽而言,利大于弊,自然会如此做。而漠南距离中原太近,我军驻守兵马多,后勤补给更是轻易,所以费扬古不敢轻易停留,倒是漠北地域广大,北接瀚海,后面是岭北广袤的土地;西接天山,连着中夏(中亚,夏洲是大明称呼亚洲的叫法),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李定国做了个评判,道:“这就说明,费扬古是没有放弃重回中原的念头啊。”

他脸上带着一些嘲弄的笑意,身在大明,见过了强悍的明军体系,见识了大明工业革命的威力,李定国能够打包票,费扬古是痴人说梦。

骑兵集团军深入大漠,其实就是为了断绝费扬古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白明修是深谙地缘政治格局的人,所以他一定会维护一个完整的蒙古高原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为华北提供防御纵深。

更何况,蒙古高原盛产矿物,未来只要铁路修通,这里就能给大明提供源源不绝的原料。而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更攸关整个华北的生态,即便是从生态治理的角度,这都是一体的。

吴三省问李定国道:“晋王,我军该如何对付费扬古部?”

李定国笑了笑,这个笑容居然非常像是白明修,露出了白森森的牙齿,他说道:“很容易啊,我们在中原怎么对付的他们,现在便怎么对付他们。派出侦察小队,去掌握一下那些所谓的新八旗在什么地方,我们直接去灭了他们最后一点种子。”

李定国对于鞑子和汉奸的执行力可是很强的,当初他击败孔有德,孔家全部都给他杀了,只跑了一个孔四贞。尽管李定国也知道“瘟疫”计划,不过他能杀多少鞑子就会杀多少鞑子。

大明现在立起的十九座首级碑,有不少就是李定国的贡献。首级碑之所以要建造十九个,一方面是为了给许多地方都留一个纪念物,另一方面则是代表甲申之变清军入关直到南明收复河山的19个年头。

在草原上寻找敌人踪迹,并不容易,但是敌人中出了一个叛徒就是另一回事了。

费扬古歼灭了蒙古联军之后,一直忙于到处派出他的新军,收取蒙古各部的部落,很多部落不敢抵抗,就选择向费扬古投降了。费扬古直接给他们套用八旗制度,将每个鄂托克编成一个甲喇,首领为参领。甲喇然后下面再分牛录,由佐领管理。编在八旗之下,由各旗的都统管理。

因为八旗兵的弱化,所以都统、参领和佐领在民政上的管理意义更大,军事作用就变小了。

八旗军也参与新军的行动,不过更多是打打顺风仗,费扬古的目的是保持八旗军的活力,哪怕不能真的吃重,但是不至于完全上不了马背,举不动战刀。

而大批八旗的老弱妇孺人丁,则由各旗分配在不同的牧场,有新军和八旗军共同守护。如果可能费扬古当然也想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但草原上毕竟没有那么大的城市,几十万人如果聚在一起吃喝拉撒睡,对于环境的破坏力很大,而且也很难管理,所以只能以八旗的形式分配在不同的地方。

这样一来,实际上新满洲部就变得十分游牧民族化了。各旗有着各自的旗帐,部下有大量的蒙古奴隶,为他们放牧和服务。

李定国的目标就是这些八旗的人丁,即便现在的八旗里面混合着蒙古人和汉人,其实都不能算是纯满洲了。

“这个费扬古,其实也算是个奇才了。他有雄心让满清西迁求活,而且故意淡化了满洲这个概念,而是强调八旗,以旗人替换满洲人,将八旗彻底地作为一种贵族或者说上等民的政治体制,而脱离了简单的民族性。”李定国身边的骑兵集团军的政委高永贤说道。

高永贤跟很多高级政委一样,是出身系统雇佣兵的。李定国早先是不怎么理解政委这种形式的,但是后来他越发体会到军队政工系统的重要性,政委不仅是部队主官带兵的好帮手,而且在统合部队、团结思想甚至策略等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定国的思维却很简单:“不管是满洲人或是旗人,对我而言,都是建奴,都要赶尽杀绝。”

其实对于瘟疫计划,李定国并没有那么支持,不过这毕竟是白明修点头批准的计划,他也只有拥护到底。

“死了的建奴才是好建奴吗?”高永贤微微一笑。

李定国望着这片广袤草原,落日缓缓沉入地平线以下,随口说道:“历代的汉家王朝都不能彻底征服这片草原,以至于不断地遭受外族的入侵,今天大明是历代前所未有的强大,不管是漠北还


状态提示:350 晋王入草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