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南明日不落>256 雾霭京城

此时的京师,并不知道上海黄浦江边的码头上,精锐的大明复国军士兵们在夜色中整装待发,这支大明复国军最强盛的军队,将跨海直接登陆,摧枯拉朽地彻底捣毁满清的统治。

然而此时京师上空已经笼罩着一层令人透不过气来的阴霾了。

大清药丸!

只是没有人预料到这个大清朝会完得这么快,二十多年前,满洲勇将们还不太习惯中原的花花世界,仍做着劫掠一番回到关外老家的想法;而二十多年后,将领们已经撑大了自己的野心,认为自己可以统治中原江山,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他们视汉人为羔羊猪狗,性软气弱,可以百般欺凌。

白明修和李定国刚反攻倒算的时候,这京师里还没有什么人真正重视,只是觉得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早晚能将南明最后一点余孽解决掉。满洲的主子们,能够获得上亿汉人奴才的供养,这无疑是一件令他们无比舒爽的事情。

一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对抗大明复国军,清军居然屡战屡败,广东丢了、江南丢了,最后是整个南方都丢了。数万的满洲健儿身死,骨碌碌的人头被那南明太子砍了下来,埋在了一个个的地方。那些地方的铁杆庄稼们,没有如计划般成为主子,而成为了汉人的奴隶,被扔到海外的什么大明宣慰司去,做了苦工。

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是吗?当年关外的建州女真们,不也一样是给汉人做工,为他们挖人参、采松茸吗。

这个时候的大清,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一直隐于幕后的孝庄,也不得不更频繁地走到台前,干预现在满清的政事了。

辅政大臣鳌拜一脸颓丧地拜见孝庄太后,孝庄戴着浮夸假指甲的老手端着从江西进贡的精致茶杯,对鳌拜宽慰道:“鳌拜,哀家知你死了两个兄弟,情绪低落,但此时国事重大,你身为托孤之臣,一定要做好皇帝的肱骨,这大清能不能撑得住,就要看你们这几根架海紫金梁了。”

鳌拜回道:“太皇太后,微臣不敢一日不殚精竭虑,为圣上和太皇太后分忧。”

孝庄叹道:“听说你最近抓了许多要逃去关外的旗人。”

鳌拜愤恨道:“是,太皇太后,明军还有十万八千里,结果这群无胆夯货居然背逆主君,想要逃到关外,实在为人所不容。”

孝庄道:“听说你给满洲人抽鞭子,汉军旗的和蒙古旗的,你都要处斩?”

“不错。”鳌拜直白地回答,他也是足够理性了,现在整个建州女真能够披甲上阵的男儿,恐怕已经不足四万了,这两年的明清战争对于满清的打击极大。甚至到了现在,失去了大量的满洲兵,满清的统治已经开始松动开来。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地方官和兵将自行其是的情况。

本来满洲人口也不过几十万人,已经是全民皆兵,这种人口数量去统治人口一亿的庞大中国,就已经是很困难了,必须任用顺从的汉奸官僚,而实质上在治理上仍旧是汉人在管理汉人,只不过满洲人是摄取了各种利益。

可现在大明复国军横空出世,已经撕掉了满洲军不可战胜的画皮,甚至杀得全族元气大伤,时局倒转,很多人便知道,这个时候手握军队和权力就是最大的现实,自己就算是不听清廷号令,清廷都没有能力管到自己了。

孝庄皱着眉头道:“满洲人被杀得快没有了,现在被送去军伍里的,还有十三四岁的小孩子,都是皇帝这个年岁的娃儿,我们大清都被逼到这份上了。要是南明真的打过来,我们能指望谁?指望那些十三四岁的娃儿、拉不动弓弦的老鬼,还是健壮的汉军旗和蒙古旗的男儿?”

鳌拜立马请罪道:“是微臣欠考虑了。”

孝庄苦笑,“国势衰微至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没脸去见太宗和先帝,怎么好好的一个大清国,会被已经灭了的明朝给打成这个样子呢?满洲人都是从老林子里走出来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山火把树给烧毁了,一定要检查还有没有暗火,如果没有检查好,暗火又会点燃大火,最终会把我们都烧死。”

鳌拜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心中却是无奈,谁能知道都已经被赶去缅甸的南明,到最后又能迸发出这样的力量,这一切都实在太魔幻现实了。

“我们把朱家的人杀得差不多了,那个朱慈煊想要杀绝我们满洲人,也是自然,报应而已。现在大伙担心呆在京城里,等朱慈煊杀来了,大家都要被他杀,不如带着钱财和女子,逃回关外去,那里那么冷、那么荒,兴许朱慈煊就不想追杀了,大家就继续过日子。这都是肉长的人心,会这样做,也不奇怪。”

鳌拜倒是隐含怒火:“太皇太后,难道咱们真的弃掉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再回关外白山黑水做野人吗?”

孝庄目光灼灼地看着失态的鳌拜,问了一句话:“那满洲第一巴图鲁,你是要做野人还是做死人?你可以为了荣誉而死,你的氏族呢?小皇帝呢?哀家呢?”

鳌拜颓然了,觉得整个人的力量都被抽空掉了。

孝庄言道:“京师,我们还是要守,但是大清最后一点种子,我们也得留。这段时间,你们需要多花点时间经营关外,这中原的人口、财物都要向关外去倾斜,让满洲人回去,藏得好好的,要想杀绝我们,除非让汉人把大山都给铲平了,把森林草原都烧光了。否则,我们满洲人还是会活下去,有一天也会再杀回来。”

孝庄说这话的


状态提示:256 雾霭京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