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残阳如血剑气如霜>第238章不平静的夜晚

这几人一路走去,竟毫无阻拦,巡夜的士卒连个鬼影子都没樱

洺州城是大梁刚刚夺下来的,管理上还是相当的松懈和混乱,一切均未走上正轨。

历朝都有宵禁制度,只有在诸如元宵节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才允许普通百姓夜间出外走动。

那么,古代的宵禁制度从何时开始,又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目的无非三点。

首先自然是防备盗贼,夜间正规的城中,常见有一队队巡夜的士卒,还有那些手里打着梆子,喊着,“干物燥,心火烛”的打更人走过。

倘若是战争时期,城外敌军的探子或者奇袭部队,也肯定是晚上进入城郑

此外,灾荒或者战乱都会产生大批的流民,如果夜间城中无人防备,流民一股脑涌入,治安之混乱简直不堪设想。

有了负责宵禁的官吏时时探查,便能对上述情况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宵禁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礼·秋官司寇》列出“司寤氏”一职位,并明确其职能:“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这便是最早专门负责夜禁事夷相关职司的记载。

宵禁制度发生松弛,是在晚唐和五代。

原本唐朝实行坊市制,“坊”是里巷的意思,多用于街巷的名称;“时是指聚集货物,进行买卖或者贸易的场所。

白居易诗中曾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可见当时长安城有十二条大街,街道整体划一,所以房屋结构像围棋棋局。

唐朝严格系统的宵禁制度,便是在坊市制基础上形成。

安史之乱后,中央**掌控力每况愈下,甚至演出了皇帝在兵乱中仓皇逃出都城的戏码。

宪宗、文宗和宣宗这样的帝王,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内斗宦官,外控藩镇,以及防备吐蕃南诏这些虎视眈眈的邻居,难以分出时间管理内政细务。

坊市制越发难以维持,卖油的,卖点心的,卖玩意儿的店铺便如同雨后春笋出现在这些坊区郑

《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安南崇仁坊集市繁盛,“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属于中国饶“夜市时代”就唇来。

现下正当这战乱时期,这晋王李克用丢了太行山以东的邢州、洺州、磁州三州,岂肯善罢甘休,正加紧调动各方兵力,要努力夺回。

这三州频繁易主,形成拉锯战,今日占了还不知明日守不守的住,自是无心治理,兵荒马乱的,这反倒给石敬瑭等人造成了绝佳的逃脱的机会。

待那跑回去报信的官兵,领着大队人马返回来的时候,却哪有半个影子。

这人早跑了,不仅的一阵嚎叫,只好无奈的将那伤亡的官兵的尸体收拾回去。

其他的人便在那城中挨家挨户的搜寻起来,这下这城中的百姓可倒了霉,深更半夜的搅得是鸡犬不宁。

在城西的一处破乱不堪,荒凉的没有几个住户的巷子里,几个黑影匆匆忙忙向前急奔着,并不时的回过头来,向那发出鸡飞狗叫处,忧虑的望上几眼。

“到了,就在前面!”随着那前面领路的姑娘的一声低低细语,众人抬头一看,心下不仅为之一酸,这破败的都要倒塌的房子,竟然就是这姑娘的家,她的日子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吱嘎”的一声,那姑娘推开了那即将散架的院门,将众人让了进去。

那胖墩墩的家伙,扛着那老者的尸体,一阵呼呼气喘的奔进了院子。

将尸体放下,那姑娘扑上去又是一顿号哭,众人赶忙道:“姑娘你可别哭了,这再哭不怕将官兵引了过来?!”

这姑娘闻听这话,才忍住了悲伤,赶忙向着各位哥哥深鞠一躬,表示万分的感谢。

大家:“你这也不用这么客套了,现下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了,还是让大家进屋喝口水,研究一下下一步究竟怎么办吧!”

那姑娘一听这话,赶忙从院墙处找来了一个草席子,将爹爹的尸体盖上,将众人让进了屋里。

进到那屋里,虽然是一些破旧的家具,但屋内收拾的还算洁净,到底是个姑娘家,看着这姑娘就不是那邋遢人。

姑娘将众人让座到那屋内地中的几把椅子上,忙乎着给众人去烧水。

那胖墩墩的家伙紧跟在姑娘的屁股后头,“来来来,你也累了,你告诉我东西在那里,我弄吧,这一折腾的够你呛的!”

那瘦的跟个竹竿似的男子与那满脸络腮胡子的家伙,相视一笑,心里暗道,这兄弟啥时变得这般勤快了!

这石敬瑭一副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坐到那椅子上。

张道长见了,不仅关切的问询道:“兄弟下一步有何打算?”

石敬瑭闻听,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抬起了头,道:“今这事都怨兄弟我没有处理好,让各位兄弟受到了牵连,我于心不安啊!”

这刚刚烧开了水,提着壶进来的胖墩墩的家伙,听了他的话,“嘻嘻”一笑道:“兄弟这话可就外道了,这事又不是你惹的。你也是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们哥几个佩服还佩服不过来呢,怎么能怨你呢?兄弟你就别多想了,你下一步怎么办,我们都听你的!”

“这——?!”石敬瑭赶忙站起来,一抱拳,道:“兄弟们高抬我了,听我的?我哪行啊,无论从年龄还是哪方面,我都……”

“哎呀,兄弟你就别再谦


状态提示:第238章不平静的夜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