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日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五福村附近几十里不仅庄稼枯死,就是地里的杂草也是一片枯黄,连山上的树木也缩卷起叶子,随时都有可能被晒焦的样子。

镇上的情况已经开始乱起来,县城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县令已经下令严查进出人员,严禁外地人进入,随时都可能紧闭城门。

刘有德收到这些消息后,不仅瞒着村里人,连家里人也一起瞒了。这段时间私塾也暂停了,遇上荒年也没有几户人家还能供家里孩子读书,哪怕刘有德的收的束脩并不贵。

这群孩子回家也能帮着家里干些活,不用种地家里的事也不少,上山挖野菜找野果这都需要人手。

刘有德闲在家里也无事,便教自家的孩子开蒙,连着杜荷、杜莲姐妹俩一起教。陈母和陈枝还有些反对,一个是担心累着儿子,一个是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

刘有德告诉女孩子识字以后能嫁得更好,陈母听到这话马上不再反对。陈枝却还有些犹豫,说读书费钱。

刘有德暗中翻个白眼,道:“大姐,外甥女跟着我学能费几个钱,书是家里原有的,不过是费几个纸笔钱。这点钱杜家难道都拿不出来?”

他没有大包大揽说这钱都由他来出,虽然陈枝母女现在住家里吃穿都是陈家的,可却不能这样说。

“枝儿,你弟弟说得对,多识几个字总是好事。”陈母是儿子说的什么都对。

杜荷、杜莲姐妹俩还不明白发生什么事,但是陈越不愿意读书,他喜欢玩。

刘有德也不逼着他学,只说学得好就有奖励。陈越不在乎奖励是什么,可杜荷、杜莲姐妹在乎。陈越又是个好面子的孩子,他可以不要奖励,但是不能输给别人。

刘有德这一招倒是挺好使,有杜荷、杜莲姐妹带着,陈越倒是渐渐习惯每天的学习。

外面是一片混乱的景象,陈家把门一关却有几分岁月静好的平静。

刘有德收到县城传来的消息,县令已经下令开仓放粮稳定粮价,又在城外施粥救济灾民,各种方法齐出之下,县城的人心也稳定下来。

流民每天都能有一碗粥,虽然填不饱肚子,可有活下去的希望也没人愿意犯事。这也是县令不敢施粥不煮太稠的原因,吃饱的流民聚在城外很容易生乱,吃不饱的情况下想生事都没力气。

刘有德暂时松口气,村里的青壮年这些日子巡视震慑住附近的宵小之徒,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五福村的人不好惹,暂时也没有人打他们主意。

刘有德也时时注意着外面的情况,他还特意请人从山上运回两块大石头,打算真有流民攻击村子,就把这两块大石头堵住大门。

陈父也天天出门和族长在一起聊天,都盼着这大旱能早点过去,为此村里人没少向龙王求雨。

刘有德虽然不信这些,可在陈父提出后,还是顺从的出了一些祭品。陈氏族长为此还夸了陈家,连村里人也感谢陈家做的贡献。

一个月之后,雨还是没有落下来,不仅夏粮绝收,看样子秋粮也没有指望,这让村民们都开始绝望。

五福村的村民也渐渐心思浮动,之前还有村民愿意收留亲戚,现在却是没人敢收留亲戚,可已收留的亲戚却不好赶走。

刘有德摸黑悄悄背着一袋粮食去了一趟罗秀娘娘家,在知道岳家还有粮的情况下,他留下粮食又悄悄的走了。

不提罗家对这个女婿有多少满意,他刚回到家里,杜仲就找上门借粮。

刘有德不喜他上门不关心许久不见的妻女,开口就是借粮,便板着脸问拒绝。他也不是见死不救,而是杜家也有几十亩地,不说生活过得多好,却不应该断粮断得这么早。

这一点他从杜仲身上就能看出来,都要断粮的人家不应该是面带菜色,瘦弱无力才对,可他这个好姐夫与之前比可是没有半点变化。

杜仲期期艾艾想要继续求刘有德借粮,却被陈父拦住拷问:“女婿,枝儿回娘家这么久,你不闻不问,你是什么打算?”

“岳父大人,我娘说枝儿在娘家住烦了自然会回家,家里事情又多,这才一时忘记接人。”杜仲是个老实人,直接把杜母说的话给说出来。

陈母撇嘴想开口说女婿几句,陈枝在悄悄扯她的衣袖,她看着闺女可怜巴巴的样子,忍气去了厨房,眼不见为净。

陈父也不好当着女婿的面批评杜母,他还没想好如何开口,刘有德开口道:“姐夫,姐姐和外甥女在陈家住多久都不会烦,难道你打算让她们一辈子都住陈家?”

杜仲胀红脸道:“不行,她们是杜家的人,怎么能一直住陈家。”

“那你几时接她们回去。”刘有德不是赶人,而是想知道杜仲的打算。

杜仲想到出头前杜母的交待,低下头道:“今天没有赶车,我下次再接她们回去。”

杜仲怕没借到粮食,妻女回去受欺负,他可没忘记杜母说的借不到粮食,让他也不要回家的狠话。

刘有德和陈父都发现杜仲神色不对,陈父也是人老成精,三言两语就问出原因。

陈父气冲冲的想要去杜家找麻烦,吓得杜仲赶紧拉住他,又有刘有德一起劝他,才让他火气小一点。

刘有德劝住陈父不说,还拦着杜仲不让他回杜家,说杜母既然不让他回去,那就先在陈家住几天。

杜仲也是个老实性子,想着借不到粮食回家肯定要挨骂,也就顺着刘有德的意思留下来。

陈父背


状态提示:49 父子两探花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