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伽自然也收到了一本《三家治世》。
他除了是大理寺卿还是渭水书院法学院的副院正,对书院儒生和法学生的矛盾一清二楚,对这种情况他也是头疼不已。
不管分歧只会越来越大,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就晚了。管吧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那些问题。
他翻遍了所有书籍,把荀子的着作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无法找到答案。
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儒道合流,谁就是下一个学术领导人,死后绝对能进圣贤祠。
区别就是以大贤的身份住进去,还是以子的身份住进去。至于圣,没人敢想,先秦之后还没有人被封圣。
他有预感最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岳山。
所以当岳山宣布闭关着书的时候,他既兴奋又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然后就是期待。
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这天下班回家就收到了王绩让人送过来的新书。
他马上把自己关在书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阅读起来。
律法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这一句话犹如一道闪电劈开了心间的迷雾,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口气把全书读完,他忘形高呼:“道儒法三家合流成矣。”
不只是他,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不只是新学派的名宿,很多中立派甚至古学派的人都被征服了。
这里不得不提王绩的骚操作,除了新学派的名宿,他还把这部书有针对性的送派名宿。
但也不是给所有人都送,只送给那些他觉得有改造可能的人。
比如雍州张琦,家学是韩非子,但幼时曾随陆德明学习儒家学问,算是儒法双学之人。关键他是古学派,经常抨击新学。
但他也是个有想法的人,想把两家学问融合在一起,只是一直未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这种想法他数次和朋友说过,还写过不少相关的文章。
对这样近在眼前的‘敌人’王绩不可能不了解,所以他也给张琦送了一本三家治世。
张琦本来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有些恼怒觉得这是在挑衅自己。
他怒气冲冲的翻开书,想研究一下找到漏洞大肆嘲讽抨击一番。可当他看到‘律法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律法’这句话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句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这不正是他孜孜以求的东西吗。努力了半辈子都没有头绪,却被人家一句话给道尽了。
这让他备受打击,但同时也觉得很兴奋。不管这条路是谁走通的,总比一直堵着好不是吗。
把全书看完之后,他马上就起身收拾行李,去渭水书院亲自向岳大师请教。
和他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很多人。
王绩自然也没有忘记书院的学生,把那些热衷于争吵的人叫到一起,直接把书甩在他们脸上。
连那些学有所成的名宿都被征服了,更何况是他们。
前一秒还挽袖子和对方‘不死不休’,下一秒就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原来我们儒法两家有这这样的联系,可以说是同生共死啊。那还争执个啥,以后咱们就是自己人了。
不光是我们,还有道家也一样是好兄弟。
然后,原本站在一旁看笑话的道家很懵逼的发现,儒法两家的学生和善的走过来,和他们勾肩搭背……
这……
当然他们看到三家治世的时候,就明白了一切,对岳山更是佩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过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也逐渐流传出去。尤其是扉页那两句话,简直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大家更加迫切的希望看到这部书的真面目。
就在这个时候,龙首山印书馆的首批书籍终于问世,第一批次一万册投入市场的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大多数都被来自各地的二道贩子书商人买到。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书总算是大批量出版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它的内容。反正也就三万来字,没买到的找朋友借过来手抄一本就可以了。
三家治世的新闻很快就盖过了所有事情,成为当下最为人关注的事情。
这个时候渭水学报来凑热闹,专门为它加印了一版,上面全是名宿对这本书的解读。
有了这些名人的认证,让这本书的思想变得更加火爆。读书人聚会的时候必讨论这方面的问题,谁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都不好意思参加。
这段时间岳山一边忙着整理材料为即将到来的公开课做准备,一边和国子监对接。
图书馆的事情牵挂着不知道多少人的心,岳家的延续和强盛也同样关系着很多人的未来,但凡和他沾点关系的都在帮忙提供方便。
比如长孙无忌,李丽质是他亲外甥女,她的孩子和长孙家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将来不说孩子之间能成为盟友啥的,起码这份香火情分在不容易成为敌人,关键时刻还能相互拉一把。
所以虽然他很眼红岳山的超然地位,但在这件事情上很上心,暗中让自己派系的人尽可能的提供便利。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命令才下院就已经做出反应:藏书楼已经在修建中……
然后就是关中附近地区……逐渐扩散往全国。岳家钱库里也瞬间空了一个角落……
又过了一周,三家治世的思想传播到整个中原地区以及江南的各大名城重镇,引起了更广泛的讨论。
就算是古学派面对这部书的时候也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