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在多尔衮自真定府撤兵之后,无法等到以逸待劳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李征便踏上了征程。
他没有从一路敌对的大名府,真定府向北,而是选择已经被打服气的辽州,太原府边界借道向北。
半月跋涉之下,一路自潞州府来到了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固关。
固关的守军是世袭的千户所,风风雨雨两百年至今,早就没有祖辈的武风。
军户已经变成凌户,军官变成了各级地主,整个千户所能够拉出来的人马,最多已经不足百人。
在浩浩荡荡的两万大军面前,他们很认识的直接选择了投降。
通过固关向东北方向急进,道路也开始变得平坦起来,三千骑兵畅快的奔驰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沿途都是一片废墟,刚刚抵达的第一座城池便是获鹿城。
这座城池因为抵抗的激烈,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片遗址,满清大军将能破坏的东西全部破坏,不能破坏的一把火直接烧掉。
只是靠近城池,便是一股子焦臭味扑鼻而来,中人欲呕。
李征立于城外的一处山岗处,还能看到之前驻扎在这里的满清大军遗留下来的痕迹,极目望去,处处都是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甚至也不乏婴孩。
尸体在无人处理之下,已经高度腐烂,散发着无边的恶臭。
好在如今已经是气转冷,已经不太可能引起大规模的瘟疫。
不过这些尸骨如果不加以收拾,未来数年内都不会适宜人居,早晚都会出现大规模的瘟疫。
如今李征并没有时间收拾这些尸首,他的目的地很明确,那便是唐县,虽然他也不确定今世卢象升会不会还在唐县落幕,但他还是想去看看。
第一因为他是难能可贵的忠臣,很是令人敬佩,第二两饶私交也极为不错,在卢象升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也想去送上一程。
不过李征是不会放过卢象升的,这种死忠大明的家伙,最好的归宿便是莫窝囊的死在文饶倾轧之中,而是在战场之中死于外敌或者自己之手!
数千骑兵如同大网一般的撒了出去,开始在这人间地狱中给后续大军寻找出一条最好的道路。
李征可不想自己的大军在疫区穿过,这些大好男儿应该在战场上笑傲,而不是在病床上与瘟疫耗尽最后一点精力。
当大军安全通过这处人间地狱之后,已经是三之后了。
在新唐城下,李征顺利的获得了一次补给。
虽然杨嗣昌严令不得对敌军售,但是面对着寒光闪闪的刀子,大明地方官员还是很好讲话的。
李征只是一个简单的围城,然后摆出一副大举进攻的样子,城头不久便直接亮起了白旗,接下来就简单了。
得知是李征大军要求粮饷的要求后,城内的官员缙绅们都十分痛快并迅速的筹措到了足够的粮饷,数量甚至比李征内心所想还要更多一些。
这也得益于李征历来的政策,只要不拿出足够的诚意,他便会直接揿桌子的习惯。
在开一个窗户和被揿开了屋顶两个选项中,这些读书明理之人,向来都是十分的上路,一直没有几人会选错过。
……
在李征顺利拿到前往唐县最后一批粮草补给之后,卢象升也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被围了三,始终没有任何人前来救援,粮草早已断绝的他们,已经将战马杀了个干净,但千多匹的战马相比于庞大的人数,依旧是坚持不住了。
今已经开始断粮了,就连卢象升也只能喝着水煮野菜,汤里的米粒完全都数的过来。
下面的士兵更是不堪,有的甚至已经近一粒米未下了,许多人甚至已经饿的连武器都有些拿不稳了。
但是因为卢象升每日吃住都与士兵们一起,大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从来没有任何的优待,在这种氛围之下,卢象升麾下大军这才没有崩溃,依旧在咬牙坚持。
但从昨日起,已经没有多少耐心的多尔衮便开始不断的进攻着。
他们仗着人多势众,轮番向前攻击。
每一次都是卢象升带头向前,靠着一股子死不服输的劲头,还有领袖顶头的作风,明军一次次的打退建奴的进攻。
每一次打退对方,明军上下都觉得下一次就是末日了。
但下一次真正到来之时,一看到一马当先的卢象升,许多人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力气,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身体竟然奇迹般的充满力量,再一次舍生忘死的拼杀着。
一次次的拼死向前,一次次的浴血而归,谁也不知道他们还能撑过几次,谁也不知道他们还有多长时间的生命力可以挥霍。
粮食断绝,外援断绝,按照道理来,他们早就应该崩溃四散逃命。
但是在最前面那个略显挺拔的背影激励下,他们却是一次次的站了起来,一次次发起反冲锋,一次次将敌人生生迫退。
战场上,已经开始有人吃死人了。
那些被斩杀的建奴,人们随便将他们脑袋一砍,便将这些极为珍贵的军功扔在一边,刀上下翻飞,熟练的切出肉块下锅。
对于他们这些已经没有多少时日的人来,任何军功都抵不过一顿饱餐来的实惠。
这种骇人而且又会激怒满清的作法,自然得到了满清军队的激烈报复,伤亡一次比一次惨重,但剩下的人却是摇摇晃晃的依旧在亡命抵抗着。
这种激烈的抵抗,甚至都令多尔衮有些想要放弃的想法。
手机阅读:http://m.77shuw.com/185242/
发表书评:http://www.77shuw.com/185242/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84章顽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戍边铭东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