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原始小农民>第306章 管理粮食

部落粮仓里,陈昊拿着一份人口名册一份粮食进账本计算着。

在这之前,他又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部落今年增加了三十多个孩子,及此前从栗陆城调来了三十多个人口,现在娲氏城的总人口也达到了三百六十人。

每年的人口数据和耕地数据是不断变化的,要是人口多了,耕地面积少了,一年下来,存粮就会减少。

而耕地面积也不是能随便扩建的,耕地面积需要成年男女耕种。

新增孩子容易,可新增成年男女就不容易了,所以,为了管治好部落,每年都要进行人口普查。

粮食和人口是部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粮食,就相当于管理好半个部落。

如果要控制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就得搞垄断,也就是国家在征收粮食税的同时,还要将农民手中多余的粮食换成钱币,也就是要去收购粮食。

这样农民种地除了自己吃和上交部分外,农民还能有钱币去购买其它生活物资或者进行其它的消费。

古代的统治者不仅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于粮食储备的重要性也有着明确的认识。

《礼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所谓“蓄”,指的就是国家粮食储备。这一认识,成为中国古代关于粮食储备重要性的经典思想。

古代帝王们都懂得“广积粮”的要害所在,都明白储粮起着“平抑粮价,调控市场;赈灾备荒,安民固本;供养军队,备战应战”的作用。

如果强行征收走农民手上所有的余粮,就会让农民丧失劳动积极性,这样部落的粮食的产出就会减少,这个弊大于利!

所以,最合适的做法是,就是征公粮的同时,国家再统一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这样既能平稳粮食价格,又能让官方储备粮食,将官粮仓的用处发挥到极致。

“我们娲氏城拥有人口三百六十多人,而栗陆城拥有八十多人口。”

“栗陆城那里暂时先不管。”

“娲氏族三百六十人口(包括奴隶),如果按照每一个都是成年男人来算,这三百六十人,一年能吃掉十四万四千斤粮食(实际上如果正常换算成孩子女人老人就没那么多)。”

“我们娲城这边拥有五百零七亩地,其中四百四十亩地是粮食田,六十亩地是副食田,七亩地是试验田和药材田。”

“四百四十亩粮食田,粟豆轮种,一年亩产四百斤左右,也就是说,娲氏城这边,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十七万六千斤粮食。”

“十七万六千斤粮食减去十四万四千斤粮食,就剩下三万二千斤余粮。”

“我们下年向农民征收二万斤余粮,然后用货币购买剩下的一万二千斤余粮,这样我们的粮仓每年就能稳定进账三万二千斤余粮。”

“因为这是按照每一个成年人来算总粮食消耗量,所以部落的农民即使被部落夺走三万二千斤余粮,农民家庭依然还有不少的余粮,农民还会继续用这些余粮卖给部落,理想状态下,粮仓一年最大限度能攒下五万斤粮食。”

“换句话说,我们要规定每亩地征收百分之十一点三的税,就是一亩地四百斤的产量,要上交四十五斤粮食。”

“再加上我们用货币购买剩下的余粮,我们每开发一亩地,就能入库七十二斤余粮。”

算好一切后,陈昊就对旁边的女族长说道:“我们下一年就按照百分之十一点三的税率向农民征税,至于工人之类的,他们现在都是为部落打工,所以暂时不需要向他们征税。”

“嗯,我知道了。”女族长连忙点头。

在粮仓这里一起计算粮食和人口的那些管理人员都认真地听着。

这些管理层认的字不多,运算能力不足,只能靠陈昊定下规条和方法,让他们去管理部落的事情。

粮仓这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周转之用的部分,另一个是真正用来存放余粮的储备区。

周转部分的食物是用来售卖粮食给非农人员的,或是暂时存放掠夺或者交易得来的粮食。

接下来,陈昊又重新点算了一下储备区的余粮。

这些余粮是粟,也就是谷子。

因为谷子有壳保护,可以保存非常长的时间,而葛、大豆之类的粮食保存个两三年就不错了,所以即使谷物的产量不如别的,自古以来华夏人还是以种谷物为主。

今年进账了三万五千斤余粮,加上上年剩下的五千斤余粮,再减去七千斤给三十五个奴隶来年吃的粮食,粮仓就存下三万三千斤粮食,这三万三千斤粮食是货币没有发行前的入库存粮。

现在,发行货币后,族人把多年来攒下来的部分存粮换成了货币,这样收到了二万七千斤余粮,一共是七万斤粮食,再加上今年从戎人那里掠夺回来两万斤粟现在已经彻底干燥入库,此时,储备区这里正好有九万斤粟。

这个边长为四十米的圆形粮仓,能容纳至少六十万斤余粮,现在连六分一都用不了。

“哈哈,我们发行了货币,将市场上用作交易的粮食换成了陶币,再加上掠夺回来的粮食,我们的存粮增加了一倍多!这实在太爽了。”

陈昊清点完储备区的余粮,走到周转区这里,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几年部落的粮食增长速度迅猛,可粮仓存不了多少粮食,就是因为大部分的粮食都在百姓手中,现在百姓手里的余粮开始换成陶币了,


状态提示:第306章 管理粮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