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原始小农民>第257章 五年秋收

又是一个秋天,这是陈昊来到这个世界后,经历的第五个秋天。

今日,他的部落终于赶在秋收这日,把粮仓建好了。

这是一个高达四米五,直径达六米五的巨大粮仓,它至少能装六十万斤粮食。

这个粮仓有两层外墙,层中间能容纳一人进出,这个夹层是用来堆放生石灰的,生石灰起到吸水、防虫的作用。

粮仓里面的墙壁都用火烤过,再贴上一层草席。

而粮仓的地底则采用了夹糠法,最下层用生石灰混合草木灰铺垫,再盖上一层干禾草,然后又是一层晾干的松木,再盖一层席子,铺上谷壳,接着又是一层席子,最后就是松木地面。

这样的设计才能让粮仓防潮防水、保持干燥和凉爽,粮食才不具备腐烂和发芽的条件,因此粮食能保存很长的时间。

在粮仓的门口两侧,还盖了两间泥砖房,给看守粮仓的人住的。

一间是给娲氏老祖母和柏皇氏老祖母住的,另一间是给看守粮仓和管理粮仓的人住,以及用来发放粮食。

两个氏族的老祖母在部落里都拥有非常高的威望,大家都十分尊敬她们,有她们看着粮仓,比派战士看守还好使。

“建了一年,终于搞定了。”陈昊感叹。

粮仓在娲氏村寨的东面,是在围墙外面,而粮仓的周围是柏皇氏族人住的二十间带院子的房屋,现在暂时没有围墙,所以大家直接住在外面,但家家户户都养狗或养鹅,所以警戒性非常强。

而在更东面一百多米外,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这条小河的北面便是通往枇杷林的方向,以前这里是杂草地,但现在已被人们开发成一块块良田,此外还有两个诺大的三合土晒谷场。

“西面有蔡河,东面有这条东城河,假以时日,这两条河就会成为我们部落的护城河。”

陈昊站在粮仓前,看着东城河规划着,可惜建设城池需要的人力物力非常非常多,就凭娲氏族现在的二百人口,根本建不起城池。

这个时候,一阵秋风吹来,那茫茫的金色田野顿时荡起一片波浪,田野里面,一个个弯着腰的身影在卖力地割禾。

今日是粮仓落成验收的时候,同时也是秋收开始的时候。

今年部落的耕地扩大到四百亩,大家比平时更加的忙碌,上年换到的孔雀石大部分被陈昊造了镰刀,现在,连柏皇氏族人也拥有青铜镰刀这种更高效率的收割工具。

“怎样?今年的收成如何?”搞定好粮仓的事宜后,陈昊马上投身到秋收的工作中。

每一年,他最关心的便是春耕和秋收这两大事项。

现在部落不再依赖采集和刀耕火种,吃的食物全是从田里产的。

田里出产的粮食关乎到部落的生死存亡,要是丰产,那可是大喜之事,要是减产,那就糟糕透了!

“我们娲氏族种的粮食比上一年好,平均增产了五十斤。”娲氏女族长今年学会了乘除法,她很不错,跟陈昊学了五年的知识,终于学完加减乘除法。

“增产五十斤?也就是亩产二百五十斤粟。”

虽然这是没有晒干的数据,但毫无疑问,对比上一年,部落的粮食产量确实是增产了。

这是一件让人喜悦的事情,陈昊立刻泛起了笑容:“今年采用了堆基肥技术,所以我们的粮食都增产了,哈哈,以后保持下去。”

说罢,他又望向天空,在想,要是每一年都风调雨顺就好了,这几年气候稳定,没有出现大旱和大水的迹象,所以部落种的粮食才会稳产丰产。

种地,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职业。

“柏皇氏族的地呢?他们的怎么样?”由于柏皇氏族的地是今年挖的,加上娲氏族的化肥厂和养殖场的产肥量不足,所以柏皇氏族人种的地都没有堆基肥。

“他们种的粮食,平均亩产才两百斤左右。”女族长说道。

“两百斤?”听到这个数据,陈昊已经喜出望外了,柏皇氏族人第一年种地,就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已经非常不错。

“是啊,我们娲氏族人有空就去帮助他们打理田地,教导他们种地的知识。”女族长说道。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啦,嗯。”陈昊满意地点了点头。

粮食收上来后,都扎起来,送往晒谷场晒。

秋天秋高气爽,第二日,就已经有人拿着连枷为粮食脱粒晒制,而柏皇氏族人也过来学习娲氏族人这种新颖的脱粒方法。

而陈昊也忙碌完试验田和选育的事情后,便立刻展开新的种植计划。

他召集了一帮割完自家禾的族人。

“这些是我在上年的时候,试验出来的新品种,叫大豆1号!”

“根据我的研究,它们不但具有高产、抗倒伏、早熟的特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能够平安地度过寒冷的冬季。”

“这种大豆1号,生长周期比较短,估计到了明年春夏之时就能收割,到时候收割完大豆,你们还能抢种粟。”

“是这样的,我打算从今以后,我们部落的田地,一年种两次作物,一种是粟,一种是大豆,实行粟豆轮种。”

“这样的话,我们一年种两季,就能在同一亩地上,一年产出更多的粮食。”

陈昊站在田埂上,在认真地给广大的部落民众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计划。

大家听到后,都感到非常高兴,要是一年能种多一趟大豆,也就意味着能够收获到更多的粮食,原本一年一亩才


状态提示:第257章 五年秋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