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原始小农民>第179章 文明的曙光

一行人带着木炭回到部落。

老树下,摆放着一个个正在晾干、还没有烧制的陶器,有一米高的大陶缸,也有一些茶壶、杯碗等生活陶器。

这是部落的女人处理完野柿就造出来的陶器,她们知道陈昊建了一个大窑,所以就特意去造陶器。

部落正需要造大量的陶器,每到冬季,大家有空就会制陶。

大家制陶的陶料都经过刷选、粉碎、熟料等一行列的工序,而且还会为陶器刷上一层用长石粉末制成的釉。

部落人现在的制陶都是按照陈昊定下来的最先进的技术去制造,所以造出来比附近一带的部落造的陶器,要更结实耐用。

“怎么会有画和字符!”

陈昊蹲下来观察着这些陶器,可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些碗、罐的表面的釉,有很多种颜色和图案,甚至是文字。

也许是受到陈昊的影响,部落人在这些陶器的表面刷上了汉字、数字。

除了这些汉字和数字外,还有部落的老祖母传承下来的图字符号,比如之前的“呆”、“伏”、“历”、一根根“竖”的数字。

“陶文!”

“我以前也看过一些旧陶器上也有图案,只是当时没怎么注意,原来这些就是陶文。”

“部落之前忙于采集,所以陶器随便造,并没有向艺术方面发展,现在部落拥有足够的食物和空余的时间,所以部落人就有更多的心思创造艺术。”

“从旧石器时期开始,人类就懂得什么叫艺术,那些几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壁画就是原始艺术。”

“艺术图画,也是文字的由来。”

陈昊看这里的陶器,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

陶文,是华夏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另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华夏最早的文字。

不过因为华夏陶文比西方出现文字的时间要早得多,所以一众人西方学者选择性失明,他们不把华夏陶文视为文字,反而把那些与结绳记事没有两样的、数千年不变的造假楔形符号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字,就连华夏更晚的夏朝都否认!

“文字,是人类文明出现的象征,有文字,就有文明。”

“现在的娲氏族、风姓族群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文明。”

陈昊拿着一个陶器,看着上面的原始陶文不禁发出无尽的感慨,金属工具、古城、文字便是西方学者制定的所谓的文明标准。(ps:公元前4600~前4400年姜寨文化完全符合标准)

这个时候,老祖母走了出来,她看到陈昊呆呆地看着她上釉的陶器,她不禁问陈昊,她画得怎么样。

这些陶器上面有原始陶文,也有陈昊教她的汉字和数字。

“太,你造得真好看,我喜欢你画上去的字,我希望你能够将先祖传授给你的字,涂在部落的陶器上,以后我们部落的陶器,都画上我们风姓先祖传承下来的文字,我传授给你的字就不用涂上去了。”陈昊醒了醒鼻子,突然有些感动地说道。

风姓族群太伟大了,风姓先祖们经历万难,把经验和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尤其是这些陶文,虽然是很落后,但确实很伟大!

这是汉字的祖先,陈昊不忍心看到它们被自己的影响而消逝,他想将这种古老而又伟大的文字传承下来。

让数千年后的子孙看看先祖的伟大,是先祖们一步一个脚印、让伟大的风姓族群一步步壮大,让风姓成为万姓之祖!

老祖母听到陈昊的赞美,就感到十分高兴,她刚才还以为自己这些先祖传承下来的落后的文字不会被陈昊认同,没想到他不但十分喜欢,还让自己把先祖传承的字都涂在陶器上。

“嗯,以后我们部落的陶器就印上先祖传承的字。”老祖母点头,高兴地回道。

让风姓族群古老的文字,印在陶器上永远地传承下去!

“用来当艺术品,也相当不错,以后给死去的族人陪葬,埋在地底里,也是一种传承,若干年后,让后世的人们看看,我们风姓族群建立的文明是多么的伟大!!”

“我还要让风姓族群的文明变得更加灿烂无比!”

陈昊将手中刻着陶文的陶碗放下。

他回到家里,拿出了那串墨绿色的项链,还有那块以前在采人参的时候捡的、带有金属光泽的银灰色石块。

其实,他早就试验出这种银灰色石头到底是什么物质,而且他在很早之前就烧制好炼化金属的陶器皿和工具。

拿着墨绿色石头项链和银灰色石头,以及工具和木炭,陈昊还找了石叔几个帮忙。

他们来到部落外面的一片草丛上,不远处便是休耕的农田。

寒风呼呼,有些冷。

陈昊架起一个比较厚的圆筒状的炉子,将陶坩埚架在筒子上。

又将墨绿色石头捶成粉末混合一些木炭粉倒进坩埚里面。

他将木炭放在陶筒里面点燃。

“换你来吹!”

陈昊拿着桦树皮卷,对着陶筒一侧的添炭口吹气,将里面的木炭吹得通红,筒子和坩埚的温度也是在急剧上升,他吹累了,就把树皮筒交给石叔几个继续吹。

随时时间流逝,只见坩埚里面的绿黑色粉末开始融化变红色的水。

陈昊见状,脸上露出了微笑:“果然是铜啊!因为孔雀石浑身墨绿,长得很好看,所以原始人类都会用这种孔雀石造成饰品,在各种大小的史前遗迹中,就出土过不


状态提示:第179章 文明的曙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