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只要我过了解试,能够在县里当个书吏就烧高香了。”
李云坦荡道,反正他爹就这么点追求,他的追求也不高。真让他去太学当教授,岂不是为难人?
晁补之沉默了,他在内心之中,已经开始承认,自己的教育失败。至于李逵几个的志向,他真不好说,说他们脚踏实地吧?
忒实诚。
说他们虚怀若谷吧?
这话说出口,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晁补之无奈,只好抱着李逵等人的考卷,去找老师苏轼。反正他教不了这几个货了,撂挑子倒不至于,但希望老师用长辈的身份压一下他们几个。
苏轼在书房里,听晁补之说完,然后也看了考卷,良久,才开口道:“还不赖!”
晁补之大惊失色,难道是老师老糊涂了,也没闻到酒气啊,大白天就开始说胡话了?
“老师,他们几个如此惫懒,简直就是邪魔歪道,才学不夯实了,日后还谈什么为百姓做主,为官家分忧?”晁补之痛心疾首道。
而苏轼却摆摆手道:“无咎啊!”
“子弟在!”
“你我师徒不用这么生硬,随便说说。”苏轼咧嘴笑道:“他们几个就算是现在当官,虽然无法立足于庙堂之上,但是管理一些小地方,做一个小官的才能还是有的。既然能够做到这些,为何不给他们机会呢?要是老夫做主考官,发现了他们的卷子,自然会给他们机会。”
晁补之豁开嘴,简直不敢相信,这话竟然会从苏轼的口中说出来。
可是苏轼还在说:“说起来你师弟李当初要不是我认错了卷子,把庆州陈通的卷子当成了他的。他也当上官了,为朝廷做事多年了……”苏轼想起这段往事,顿时一脸的愧疚。
晁补之就像是碰了一鼻子灰,贱兮兮的从苏轼的书房里逃了出来。他没想到自己的老师,把科举舞弊说的如此冠冕堂皇,甚至因为没有徇私舞弊成功而后悔不已,天下名士,也就是苏轼敢这么说了。
不过,晁补之敢担保,苏轼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而且苏轼还嘱咐他,过些天李会来,让李教他们几个。这次改年号之后的第一场科举就让他们几个下场,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