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皇帝李显平和的心态来说,他是不想打仗的,他的心中全是爱与和平。
但突厥、吐蕃他们,可不会给他继续编织这样的幻影。
人家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一旦兰州被突破,莫啜的军队可就深入到长城以内了。
李显的老脸都挂不住了!
他就是不想迎敌,也得想办法。
这场仗是一定要打!
御阶之下的大臣们,个个都仰头盯着皇帝脸上的表情变化。
众臣的心中,早就想要教训这些蛮夷。
可这仗能不能打,还得看陛下的意思。
今天看起来,李显确实相当震怒,也许这次有门。
在皇帝李显的眼里,他考虑的东西,就要更加全面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确实不够称职,也真是一脑袋浆糊,可这仗也不是说打就打的,最为关键的是,他现在能用谁?
他凝视着大殿上满满当当排成两队的诸位大臣。
他们全都身着朱紫朝服,是这大唐帝国最核心的人物。
此战的将领,要不然就从他们之中选取吧。
他当然不会想到李家的子弟,早些年,他是亲眼看着,李家的儿孙是怎样一个一个凋零的。
太多了,数不清。
只要他当皇帝一天,就要保护好他们,让他们在洛阳、长安,这样安全的地方生活下去。
至于打仗,想也不要想。
他的这种想法,若是被阶下跃跃欲试的李俊知道了,估计会七窍生烟。
当场倒地不起。
李显遥望了一眼武家军的成员,深情的问道:“三思,你说说,此战该派谁去?”
大殿上的群臣,包括李俊在内,都听得明白,李显这句话的用意。
他这是让武三思推荐武家军里的人,出来应战。
问题是,武三思官当得大,可他从来也不想为国效力,只是贪图权势。
打仗这种事情,一个不小心就把命给丢了,他怎么会愿意上场。
再看自己身后的这些个虾兵蟹将,也都是不顶用的,别说是打仗,就是行军都有困难。
根本跑都跑不动,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一向伶牙俐齿的武三思,这次也犹豫了许久,最后冒着被众臣骂成筛子眼的风险,正色道:“陛下,臣认为,突厥、吐蕃不过是撮尔小国,根本不足为虑。屡次寇抄,不过抢劫牛羊马匹,对我大唐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臣以为,稍待些时日,他们自会不战而退。”
这,这是说的什么鬼话!
不仅李俊惊了,就连宝座上的李显,脸色也阴沉下来了。
武三思啊,武三思,你怕死怕到这种地步,还想争皇位啊!
你不知道,这皇位历来都是染血而成的吗!
还不战自退,你怎么不说最好在城上竖降旗,主动让突厥兵进城,抢够了再回去,不就更省事了。
不过,也别说,如果让武三思去守边城,他说不定还真干得出来这种事。
李俊心里骂骂咧咧,要不是顾忌着太子的身份,早上去锤死这个老奸贼了。
请战这事,看来只有我亲自上了。
他刚刚酝酿好了词汇,准备一举将李显说服,就听得,他脑袋极为好使的挂牌父亲,在大殿上幽幽说道:“宗尚书,你去写个告示,在大唐境内招募敢与突厥一战的勇士,来者赏赐千金!”
李俊当场懵逼。
这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计划啊!
在李显的浆糊脑袋里,是如何让这个计划形成的?
李俊舔着干涩的嘴唇,气的牙根痒痒,他决定,收回先前对李显的评价。
糊涂蛋也不是好人!
他到底有没有脑子,不说赶紧调兵遣将,布置迎敌措施,竟然想昭告天下,我大唐朝廷,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不能再等下去了,李俊前行了几步,站在大殿中央,朗声宣布:“陛下,儿臣愿往甘州,与吐蕃一战!”
刷!
李俊可以感觉到,几乎是同一时间,大殿上所有大臣的目光,全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他早就想到了自己要亲征,将会面临多大的阻力,面对质疑,他安之若素。
“殿下是大唐储君,是国之大体,绝不可轻易动摇,更不能去前方作战!”
桓彦范的感慨,是朝上很多人的心里话。
李俊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公元706年的这个秋天,带领唐军一举冲破突厥吐蕃的围剿,本就是逆天而行。
要是连这点承受能力都没有,等真上了战场,还不得尿裤子。
与群臣的一致反对不同,宝座上的李显,并没有马上拒绝李俊的要求。
他虽心中惊愕,但近来他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他越来越喜欢听太子说话了。
李显总能被他各种奇思妙想给吸引住,不知不觉的就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样的感觉,让李显有些着迷。
这个坏小子,最近有点意思。
听听他怎么说!
“众位爱卿,稍安勿躁,且听听俊儿怎么说。”
皇帝都发话了,众臣就是有怨言,也只能先咽到肚子里。
心想,陛下难道还真想让自己的亲儿子上战场?
太子果然失宠到底了吗?
现在投资安乐公主还来不来得及?
李俊却不管别人的闲言碎语,他平静说道:“陛下,边关战事吃紧,儿臣以为,最应该去战场历练的,就是儿臣。想我大唐创立基业以来,亦是马上得天下。陛下盛德,得享清平盛世。然而,现今,吐蕃突厥反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