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回到大唐当皇帝>第三百二十一章 迎回李重福

所谓清谈,其实就是由主办者确定一个话题,众位爱卿根据这个话题,高谈阔论,引经据典。

这些话题,往往都是涉及到玄学人生等空泛的大问题,自入唐以来,这门学问已经迅速走向衰落。

大唐以武力得天下,倾向于实干,对于那些空谈的学问不是很感兴趣,没有上层的支持,这项贵族子弟之间泛泛之谈的风雅游乐走向式微便是必然。

不过,不盛行不等于彻底湮灭,由于去唐不远,还是有不少士族子弟乐于从事这项活动的。

皇帝李显前些年也很喜欢举办清谈大会。

李显热爱清谈,这是和他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当年她老娘则天女皇把他从房州接回来的时候,只说让他先当着太子,等着接班。

这一等就又是五年,在这段时间里,李显内心的煎熬,一点也不比在房州幽禁的时候少。

那个时候天高皇帝远,虽然也提心吊胆吧,可很多时候两三个月也接不到京城的消息。

心情以时松时紧为主调,可回到京城,挂了这个太子的名号就不一样了。

他这个太子端的是有名无实的,他也根本不敢让自己有这个实。多年匍匐在强势母亲的淫威下,李显太清楚母亲的性格了。

就算把他叫回长安做这个太子,也不代表她就信任他了,喜爱他了。

她锐利的眼神还时刻监视着他。

只要他有一个异动,手起刀落,她不会有一丝心软。

这种事情,则天以前也干过多次,十分熟练。

于是逼不得已之下,不能务实,只能转而务虚了。

时不时开个清谈大会,谈论一些于现实生活朝堂政治根本没有一点关系的哲学问题,既显得高端优雅,又不会触怒他老妈敏感的神经,简直是一举两得。

于是,今天的李显不过是重操旧业而已。

所谓清谈,看似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其实,一场好的清谈会,也有它的组织规则。

主办人提出议题之后,可把大约十个清谈雅士划分为若干个阵营,各自围绕自己的议题展开讨论。

也有根据各自的不同观点,或联合,或分立,最终有理有据的驳倒众人的朝臣,可为胜者。

胜者可以获得李显御赐的文房四宝一件。

这一日,甘元柬也在清谈大会的邀请范围之内。

可他的表现却称不上是积极,御座上的李显,小眼神不断落在他身上,看他心不在焉的样子,心中自有一番猜测。

这个甘元柬以往当真算是个能言善辩的,经常不和他人结盟,就靠着自己的两片嘴皮子也能大杀四方,驳倒众人。

今天怎么好像哑巴了,李显心里怀着疑问,清谈的兴致也消减了不少,只进行了大约一个时辰,就草草结束。

颁发了赏赐,众臣谢恩,纷纷离去。

甘元柬的脚步很慢,很快就落在了队伍的末尾,李显嘴角轻牵,见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就和孙福禄耳语几句,让他把甘元柬叫回来。

他笑容可掬的问道:“甘爱卿,可是有要事禀报?”

甘元柬略一迟疑,没敢马上就应下。

殿门外的声响渐渐消失,李显看他这副鬼鬼祟祟的模样也猜到了几分,示意殿里的小太监都退了去。

身边只剩下孙福禄伺候,此人机灵中透着谨慎,这样好使的掌事太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了。

自从李显登基,他已经换过三个掌事太监,不是死在了任上,就是被撤换之后,莫名其妙的失踪。

有时他也有疑惑,可最终他还是晃晃脑袋,决定大事化小,不过是奴婢罢了,死了就死了。

不必大惊小怪。

所以,现在这个孙福禄绝对算是个幸运儿了。

他居然已经在李显身边没病没灾的呆了四个月了,这简直是一项奇迹,李显决定要对他进行重点保护。

像这样私密的场合,他也不避讳着孙福禄。

孙福禄低眉顺眼的站在一边,装成十足十的大善人。

这时,殿门外的声响渐消,甘元柬上前几步,拿出了一封信。

李显瞥了一眼,并没有拿取的意思。

“这是什么?”

“启禀陛下,这是德静郡王给您的亲笔信。”

咯噔一声,孙福禄立刻支起了耳朵。

李显眉头微跳,武三思,他写信来做什么?

举荐官员?讨封赏?一连串的问题跳出脑海,等孙福禄把武三思的信递到李显手里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他的猜想全都错了。

名义上是武三思的来信,实则这是他代替谯王李重福,写给李显的求情书。

武三思为何会力劝李显召回李重福?

是何动机?有何目的?

李显把信完完整整的读了一遍,还是无法理解。

别看他日常装傻,可心里也是有数的,武三思和皇后一向交好,在处理朝政上一直都是同一战线,互为表里。

今天,他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情?

武三思明知皇后厌恶福儿,却还公然给自己写信,为福儿求情,想让他返回朝廷。

他放下信,向殿外看看,没错啊,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武三思这又是抽了什么风。

他心中疑惑骤起,却放任武三思的行径。

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若不是碍于皇后的阻拦,他早就把谯王召回京城了。

所以,即便是武三思别有所图,他也不在意。

只要能见到福儿,以后的乱子,自有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一章 迎回李重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