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扶明>第394章束缚

苏州城,都督府内。手机端

赵铭身穿常服,端坐中堂,正与众多幕僚商议苏松常的事宜。

陈名遇、马士鳌等人,坐在两边,士卒给众人上了茶点,只是平常议政,并不严肃,众人都比较轻松。

赵铭喝了口茶,然后看着众人道“今天召集大家前来,一是商议眼下局势,明确今后要做之事,二是,盘点一下家底。诸位以为我们先谈哪一件。”

几人相互看了看,马士鳌道“大帅,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是先盘点家底,才有底气谈今后要做之事。”

最近这段时间,赵铭花钱如流水,几乎将府库和华兴公司的存银,都花光了。

马士鳌对此有所耳闻,不过他不管度支,也不敢过问,便借着这个机会了解一下,也好心中有底。

赵铭闻语点了点头,看向陈明遇道“先生给大家说一说,咱们眼下的财政情况。”

陈明遇颔首,遂即道“回禀大帅,近些时日,府库开销巨大。大帅收复浙东、收取苏松常,将士立功颇多,奖赏抚恤用去了五十万两,扩充五万战兵,衣甲装备,拨给良田,又用去一百余万两。此外,大帅投入六百万两,重振苏松常,几乎已经花完了府库和华兴公司的存银。”

马士鳌沉下脸来,“大帅,这些银钱虽大多来自缴获,但也不能这么花啊。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募集自绅士和商贾,若是到是无法还上,没有分红,会丧失人心啊再者,现在咱们手握八万战兵,每月光是军饷就得十五万两。若是遇见战事,可如何是好”

几个月的时间,花掉了近千万两白银,这让马士鳌不能不管了。

这对马士鳌而言,简直是太败家,让他心怀忧虑

两侧坐着的不少官员和幕僚,也对赵铭如此花钱,感到不满,议论纷纷起来。

赵铭却不以为意,为了发展经济,政府主动赤字,等经济好了,再还上欠的钱,这对赵铭而言,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这些钱,赵铭以为都是该花的,今岁投入六百万,用不了几年就能回本,而且是成倍的赚回来。

这笔账,赵铭是与陈明遇算过的,陈明遇管理度支,赵铭振兴苏松常的计划,必须有他的支持。

“大家稍安勿躁”陈明遇说道“这些开销,大帅与余商议过。现在府库尚有一百万两白银,足够数月开销,华兴公司账上,亦有一百万两,用于日常运作。有这二百万两,东海镇足以正常运转。这次投入六百万两,半数银钱,都是募集于东南绅士,且有这笔银钱注入,以我估算,光是明岁丝绸一项,就能获利五百万两,若再加上受到丝织行业刺激,带动起来的其它行业所产生的赋税,我料定一年下来,能收八百万两。即便是除去分红,还有留一部分用于再次扩张,也能收二三百万两。”

陈明遇扫视众人,挥拳振臂道“这件事,是绝对值得做的。”

在决定投入银钱振兴苏松常之前,赵铭和陈明遇首先对于苏松常的各行各业,进行了了解。

一匹上好的丝绸,在内地卖六两,外销则可以卖到十五两,若是能恢复产量,其中利润极为巨大。

而丝织行业需要大量雇工,同时还有许多上游产业,带动起来之后,整个苏松常的赋税,将会翻几倍。

这时赵铭也道“昔日南宋一隅,通海上之利,岁入数千万。我大明朝地大物博,百姓勤恳,倘若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这个二三百万两,还只是保守估计,待上海开埠,各国海商前来贸易,只会赚得更多。”

马士鳌等人闻语一愣,不明白陈明遇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是陈明遇的为人,大家都十分清楚,知道他不可能说假话。

若是投入六百万,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以后每年多个几百万两的收入,那东海镇绝对富可敌国。

在做的众人听后,不禁一阵议论,这时马士鳌却抱拳道“大帅,我心中还是尚存一丝疑虑”

堂上众人满腔热情之时,马士鳌却依旧心存疑虑。

赵铭微微皱眉,“先生有何疑虑,大可明言,只要言之有理,我自然从善如流。”

“大帅我方才听完,觉得此事确实乃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道大帅考虑过没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苏松常乃是天下膏腴之地,朝廷能让我们东海镇管理几年。如今,朝廷封赏至今未曾下来,大帅推荐的知府、知县也都未得到正式任命,若是朝廷欲收回苏松常,那如何是好。”马士鳌经历过上层的斗争,考虑得比较多,“若是朝廷对大帅另有任命,所谓人走茶凉,咱们东海镇的投入,岂不白白便宜了他人。”

这话提醒了众人,东海镇拿出这么多钱来,振兴苏松常,要是朝廷收回苏松常,那岂不白忙活。

而且,这件事情,想都不用多想,只要朝廷有实力,收回苏松常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赵铭听后,沉默了一会儿,他向朝廷报功和举荐人才的奏疏早就递上去了,可是到现在却还没有个回信,确实挺让人心寒。

对于这件事,赵铭其实也想到过,他沉默了一会儿,站起身来,冷声说道“有本帅一日,我看谁敢”

当然,他这只是气话,而且恐怕还真有不怕死的人敢。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既然是明臣,那朝廷要动他,他要反抗就是不符合时下的价值观,属于不忠和反叛。

这种


状态提示:第394章束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