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穿行宋末>第四百零二章 挤压

杜昱和史进率领八千圣教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大名府。

宋江等一票登云山的人攻陷府城之后进行一番劫掠,在那场混乱的大战之中朝廷的官军被击溃。

一部分跑出城外做了逃兵,还有一部分选择投降做了登云山的喽啰兵。

由于一开始宋江就没有怎么约束部队,他们在城中造成巨大的破坏。

除了将那些豪富之家洗劫一空之外,还杀害了大量无辜的百姓。更可怕的是,他们将大名府的官僚系统一扫而空,破坏了大名府内的秩序让府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也就是杜昱和史进来得及时,否则堂堂大宋的四都之一就要变成一片人间炼狱。

没有秩序又被登云山的大军抢走了粮食,一些泼皮无赖们翻身一跃成了大名府的主人,他们很快拉帮结伙,组成一个又一个小势力,联合起来欺压城中的普通百姓。

不但抢夺粮食,还有不少人被激发出了人性中恶的一面,杀人放火奸**女无恶不作。

圣教军尽管是新军,但毕竟是经过军事训练的正规部队,组织性纪律性都不是那些泼皮能比的,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守城的能力。

大军一到连一刻钟都没用到就攻入城中,轻易的将大名府划为大梁的地盘。

杜昱和史进面对城中的局势立刻展开行动,将那些泼皮组织起来的势力一一摧毁,为此在进城后的十几天内,每天都要处决不少作恶多端之人。

不但如此,见到大名府剩下的百姓是在太过凄惨,杜昱便从背包空间之中放出一批粮食,然后一边建立新秩序,一边雇佣城中百姓清理府城内的尸体,修缮破损的房屋,开始战后重建。

这样的做法其实与以工代赈有异曲同工之妙,百姓们的粮食不是凭空而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劳作来获取足够的食物。

即不养闲人又能利用大量的人力做重建工作,当然了战乱过后肯定会有大批的战争遗孤,这些人就需要大梁来供养了。

杜昱对此欣然接受,当即传讯给云鹏等人,让他们派出一些玄法道的骨干来接手此项工作,于此同时还要向城中的百姓宣传道家思想。

大名府的百姓在这段时间里真可谓历经磨难,被梁中书等官员压榨生活本就非常困苦,那想到府城竟被贼人攻破,又经历了一番兵灾,不少人的亲朋好友在这场劫难中死去。

然而还不算完,登云山的贼人撤走之后府城彻底的沦落成泼皮的天下,他们的手段之残忍比大宋官府有过之而无不及,百姓们叫苦连天却又无力反抗。

谁曾想不过十几日的功夫,大名府又被一支大军占据,他们自称大梁军,甫一出现就将那些泼皮地赖一扫而空不断斩杀为恶之人,很快就建立起新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

这还不说,大梁的官员们还张榜布告宣传新政,组织百姓清理战乱之后的街道,将尸体清理出城就地掩埋,甚至还雇佣百姓修建那些损毁的房屋,为他们重建家园。

更让百姓们感动的是,大梁的官府没有免费征发徭役,在他们干活的时候不但提供三餐,还在下工后按照个人的表现发给他们工钱,而且并不是铜钱而是更加珍贵的米粮。

那些家中丧失劳动力的人也并不会饿死,因为大名府之中还来了一群道士,他们将那些战争遗孤集中到一起供养起来。

大名府之中的百姓只有一个感觉,大梁军莫不是从天上下来拯救他们的天兵不成。一下子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过上了人的日子。

历经这番磨难,百姓已经从内心深处认同圣教军和大梁的统制,效果比起燕都乃至河间府还要好得多。

杜昱面对这种局面心中无限感慨,其实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又有谁会不拥护呢。

从占领区各地的反馈来看,哪怕是那些见风使舵的世家大族不那么诚心,至少大梁在普通百姓这个层面还是收获不少人心。

在他看来只要百姓心向大梁,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就闹不出多大的动静,只要平稳渡过建国的初期,日后他完全可以开放教育,让普通百姓也能有机会读书,参与到国家政事当中。

在国民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完全可以再度改革,最终打破封建制度的枷锁。

当然这些还是杜昱对未来的畅想,事情也不是一步就能成功的,他还要面对现实。

圣教军占领府城并不算完事,大名府和河间府之间还有不少小城属于大宋朝廷,甚至有一部分还是郭图的地盘。

杜昱原本并不想与柴进产生冲突,不过现在他必须清理两座府城之间的势力,整合河北东路将其完全纳入大梁的治下。

于是他从马头山再次抽调一部分人手来大名府这里守城,自己依然和史进带着圣教军出城清扫障碍。

属于大宋朝廷的县城基本上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不少县令再得知大名府被贼人攻破之后已经吓破了胆子。

如今面对八千圣教军,他们根本升不起什么反抗的念头。忠于大宋的不是没有,只不过确实稀有中的稀有。

圣教军一路向北推进,仗打了不少枪却没开几下,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行军赶路上面。

在有唐斌在河间府派出五千援军帮助圣教军,他们很快就打通了大名府到沧州再到河间府的通路,将地盘连成一片。

达到目的之后,杜昱和史进并未停止脚步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二章 挤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