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初唐大农枭>第两百一十四章 羡慕的眼光

耕种任务,是占据一条主线的任务,其潜力十分巨大,升级之后,已经卡了将近半年时间,现在于秋手中的任务,是完成一百亩燕麦种植,可获得十斤良种燕麦种子的奖励,不过,他并不只是想简单的完成,因为,只要完成一万亩燕麦田的耕种,就能够获得一千斤良种燕麦种子和十斤良种玉米种子。

洺州,或者说现在的大唐,其实非常迫切的需要玉米种子,因为,只有种植出玉米,才能大规模养殖牛羊牲畜,使当下社会整体劳动效率提升起来。

毕竟,洺州牛马牲畜多,是因为于秋从系统中兑换了许多出来,而且与突厥人有较大的贸易往来,在大唐其它所有的州县,都是奇缺牛马牲畜的。

在于秋到了鸡泽的同时,农具研究作坊的所有人,也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一齐到了鸡泽县。

考察地形,是他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想要于秋亲自参与完成一万亩燕麦田的耕种,首先是需要一大块平整的田地,因为在没有机械的时代,靠单个的犁,在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春耕期里,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田地的耕种的。

将整排的耕犁和耕牛连成一体,在宽阔平整的土地上整体推进,才有一点点可能。

三十个有一丈宽的雁形六犁头大犁,被整体排列装钉在了一起,在这条宽达九十多米的大犁的前方,有一百二十头系统出品的良种牛一起被架上了犁套,而且犁套也是被装钉成了一个整体的。

虽然平均每四头牛才分担一个六头犁的阻力,但是,所有牛向前的步调不是一致的,即便是在犁架上设计有一个可以通过滑轮和杠杆作用力控制来同时抽打一百二十头牛的机扩,但最多也只能让一半左右的牛向前的动力同时作用在大犁架上。

经过一天的组装和调试之后,这些牛只是在平整的雪地上走了十几步,整个队伍就乱了,因为,鞭子虽然是通过机扩同时抽打在牛身上,但牛的忍痛能力不一样,走步的节奏也不一样,就像战马一样,想要让它们排列整齐队形,保持步调一致,需要长期的训练。

所以,训练牛按照统一节奏走队形,又成为了洺州第一驯兽师桑杰的任务,这些系统出品的良种牛的智力水平本来比普通牛高一些,相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能有些成效。

于秋只是偶尔在农具研究组这边看看,多数时间,他都是和苏定他们一起研究马铠的设计。

这方面,可比给人设计甲胄还要复杂的多,因为马不能说话,不能提意见,舒不舒服,人感受不到,得通过长时间的奔跑,看战马身体表面的磨损,还要通过不同的负重,观测战马的最佳负重,速度,爆发力等等数据。

而一些原本用于增加马匹冲撞杀伤力的设置,也需要谨慎考虑,在样式上做的花里胡哨,美观,是没有用的,那只适合做仪仗队。

鬼面骑士,需要的是实战应用便捷,有效,所以,还要加入实兵对练,来观察装备情况,不断改进。

当他们把这些东西当科学技术研究了之后,每天都会有一些小的进步,马铠最终的形状,也逐渐成型,让这个时代所有工匠都无法想象到的是,一套整体在马身上看不到多少厚重铁料的马铠,居然有两百多个零件。

在马掌上,有坚韧难以磨损的钛钢合金马蹄铁,马小腿容易被镰钩枪钩住的地方,捆扎着一条钛合金钢条,马膝容易被绊马索绊倒的地方,有一个带着极锋利刀片的护膝,除非是胳膊粗的大绳索,一般的草绳和麻绳如果想要绊住马腿,会直接被马膝上的刀片顶断。

在马胸上,依旧是一个带有突刺的冲撞盾,不过,不是尖刺,而是根据马胸的形状,设置了一个很薄的钛合金六边形盾牌,每一边与另一边都不在一个平面上,交接的位置有凸起,凸起的位置,很锋利。

这样虽然没有了尖刺那样直接刺伤人的功能,但是保留了一些冲撞割伤的功能,最主要是的,这样的设计,能在六边形胸盾后面设计一个减震装置,就像后世工地上的安全帽一样,即便是被重武器敲打到,战马也不会受重伤,依旧能载人战斗。

面甲上也加上了金属尖角的设计,不过是可以由骑手随机拆装的,箭袋是双边的,弩箭弓箭各六十,得胜钩上设计了卡槽,同样都是左右各一个,将骑枪改成双头枪了之后,对上步兵的时候,只需要将骑枪拧成两节,刃口朝外,左右各挂一个在卡口上,驱马向前,骑枪的刃口就能自己切割敌军。

在与骑兵对阵时,它又能组装成一条将近一丈长的双头骑枪,直接远距离将对方挑落马下。

马鞍的舒适度很好,扣装的也很牢固,骑乘者即便是挂在马鞍的一边躲箭,也不会歪倒脱落。

马屁股后面,一边是挂着马刀或长弓,一边挂着圆盾,连后腿也有很多防攻击设计。

当然,它也是有缺陷的,全副武装的重量就有一百多斤,再加上一个体重一百多斤,穿着好几十重的骑士甲的骑兵,它的整体负重肯定超过三百斤,几乎达到了一匹马的极限。

不过,于秋和苏定方对于这样的状况,却不以为意。

因为,即便是负重三百多斤,以系统出品的这些良种马的力量和耐力,也同样可以奔行战斗一个时辰左右,甚至速度,都不比普通突厥矮马慢多少。

而如果有人模仿设计这套马铠,却没有同样品质的马,那么,那些马将会跑不动,或者,


状态提示:第两百一十四章 羡慕的眼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