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奋斗在开元盛世>第308章 朝廷威严的另外一种解读

提高粮价?还翻倍!?

提到这个消息,谢直硬生生地给气笑了。

这是粮商为了营救粮商总会林会长想出来的套路?

找死!

谢直刚刚卸任河南县尉,在任三个来月,其实干的是代理县令的活儿,时间虽然不长,效果却相当突出,刚把河南县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你们粮商就串联起来穷折腾,这不是找死是干什么!?

要知道这可是大唐!

官本位的封建社会!

别的不说,真把谢直逼急了,说一句“林会长有口供,xxx也是同伙”,那还不是想抓谁就抓谁!?

真到了那时候,你还想营救林会长?你先把你自己保护好了吧!

至于所谓粮食涨价,谢直根本就没当回事!

原来的粮价,一斗米,二十文,一石米,二百文。

“斗”也好,“石”也好,都是容量单位,用来衡量米,大概是,一石米,一百斤。

那么,换算为重量的话,基本就是,一斤米,两文钱。

而大唐人一天才吃多少东西?

以一个五口之家为例,不能吃的,一天三斤左右,能吃的,一天五斤左右。

注意,这是生米的消耗,要是把生米做熟了,数量还得增加七八成……

这么一算的话,不能吃的,五口之家一天吃饭也得吃掉六七斤大米放……

大唐人,真能吃!

错!

大唐人算不得能吃,这和饮食结构有关系。

后世,一顿饭,您来一个最普通的盒饭,一个鸡腿,少量炒土豆丝、少量西红柿炒鸡蛋,再加上三四两米饭,ok,一个成年男子就够吃了,撑倒不一定撑到谁,但是起码不饿了。

但是大唐人能行吗?

普通大唐人吃啥?一碗杂粮饭,两条咸菜,没了。

你想,没有油、没有糖、没有肉……不说爱吃不爱吃的,起码一点油水都没有啊,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年男子,一顿饭吃一斤大米,那真是玩儿一样。

事实上,一天三五斤大米,还真不一定够一个五口之家吃饭的,人家都怎么吃?成年男子要干体力活,得吃干饭,专门弄出来给他吃,不管一顿是一斤还是一斤半,得让他吃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不管你是媳妇还是老娘,统统熬粥,吃个半饱就得了,等着下一顿吧……

你说大唐老爷们能愿意让家里人天天喝粥吗?又是老娘又是媳妇的,咋办?吃完干饭赶紧干活去!

乡镇种地的就不说了。

只说生活在洛阳城里面这些卖力气的。

在大车帮还没有创立之前,大唐的用工费用,基本是一天十文钱,换算成大米,五斤生米,这要是碰上能吃的五口家庭,够一天吃饭的,然后多少还有点富裕——至于为什么有富裕,就是因为生米和熟米的关系了,不多说。

这也是为什么说开元、天宝年间是大唐盛世,除了文治武功之外,最重要的因素,能让老百姓吃饱饭,这在中国历史上,就是盛世的硬性标准!

现在粮价翻倍,这就有点操-蛋了,原本的富裕,没了,说不定碰上生存压力比较大的家庭,可能还不够吃的,但是呢,也没差多少,大不了大唐老爷们跟着一起喝粥呗,反正饿不死……

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洛阳这些粮商,单单就卖粮的这个角度,确实专业,你看看这次提价,正好卡在脖子上。

提少了,老百姓虽然怨声载道,但是对日常生活影响不算大……

提多了,老百姓就全吃不饱饭了,久而久之,肯定要暴-乱!

现在呢?粮价翻倍,正好!

暴-乱,不值当的,毕竟还多少有条活路,没有饿死人……

不暴-乱,难受,谁天天吃不饱饭都难受……

既不引发更加恶劣的后果,也还能让你难受,欸,这么一来,紧迫的局势就营造出来了……

洛阳这些粮商,就是要用这种紧迫的局势,来倒逼谢直释放林会长!

谢直为什么不拿这些粮商的威胁当回事?

因为他知道这种紧迫的局势,他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为啥?

算算时间,如今已经是五月底六月初了,夏粮,下来了!

洛阳城左近的夏季粮食已经成熟,如今正在紧张的收割,今年又是几年以来难得的一次丰收年份,只要等夏粮收割完成,一入库,那粮食简直是要多少有多少……粮商想用粮价来威胁谢直,两字,做梦!

谢璞父子对粮食的认识没有那么清楚,一听因为谢直的关系粮价猛涨,顿时紧张了,结果听了谢直这么一分析,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不过二叔谢璞还是提醒谢直。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你还是小心为尚。

你也知道,天子驻跸洛阳城之后,主要的行政命令,全跟粮食有关,张相营田,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裴相兴建河阴仓、疏通漕运,是为了用沟通江淮和中原的联系,以此来维持粮食的稳定……

如今却因为你造成了粮价上涨,不管其中具体缘由如何,总归是和朝堂大方向违背……

这一点,你要留神。”

谢直听了,沉默地点点头,二叔这话乃是老成之言,不是真正亲近的人,不会提点到这种程度,他的意思很直白,当官,你要看得懂朝廷的大势所趋,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现在朝廷的大势是什么?粮价稳定!

而谢直你却造成了粮价不稳,不管有多么正当的理


状态提示:第308章 朝廷威严的另外一种解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