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

张昭和王承裕两人并没有沿运河到津卫,而是直接从通州往东而来,直达开平中屯卫。

开平中屯卫,就是日后的唐山。

后世这里可是全国闻名的钢铁、煤炭产地。是工业重镇。然而,张昭从马车上下来,在黄土碾成的官道两侧,眼中一片荒凉的景色。只有稀稀朗朗的一些屋舍。

这令张昭带来的队伍颇为显眼。

王承裕一行轻车简从。他就把试行改革卫所司的官吏带了二十人过来。回头把永平府的卫所跑遍,就可以和当地的府县对接,把军户全部转为民户。

而张昭就夸张得多。他带着新军的一个营。他本身的警卫连之外,还抽调一团吴臣麾下一个连队,全是韦州大战的老兵。外加韩瓒的骑兵连。后勤军队两个排。

身边兵力总计500人。

布满车辙的黄土路官道上旌旗招展。队列整齐的火铳兵们、板车、马队列队而校

“子尚,日头正烈。我们先到卫所休息下吧。”董朗带着副手们在官道边等着。还有开平中屯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们。这时,上前来道。

张昭道:“行啊。”对众人微微点点头。

开平中屯卫的卫所就在距离官道不远处的镇子郑镇中的道路上到处是煤渣。这是一处依托着煤炭和铁矿发展的镇。

镇中的军户们都被动员出来迎接京职大人物”。将近一千名军户拥挤在镇口的道路上。为首的是几个老者,他们身后是面黄肌瘦的军户们。

他们的年龄从十岁左右的萝卜丁到四十多岁满脸麻木的中年汉子。各自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如同难民。

张昭骑在马上,清楚看到一个男孩的裤子在上午十时许旷野的秋风中被吹开,屁股上的洞怎么都遮不住。男孩的脸燥的通红。但不敢跑开。

张昭对他点点头,径直带着队伍走过去。他没有下马。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做出来,比他此时去空口白话的安慰男孩更好。

开平中屯卫里的物资还比不上张昭的辎重营。

简单的听过卫所的情况,吃过午饭后,张昭将曹指挥使和他的下属们都打发走。和王承裕、董朗到旷野里新军营的营寨中话。

张昭想起进镇时衣不遮体的男孩,感慨的道:“开平中屯卫这里还是穷啊!连衣服都不够。我回头写封信回京,京中的纺织厂这个月一定要投产。”

王承裕点点头,叹道:“所以,老夫从不后悔废除卫所。接下来,能把全国的卫所废除掉,我就算功德圆满,可以回三原教授弟子读书。”

张昭问董朗,“元明,你没想着从京中调一批水泥过来建造房屋,改善下这个镇的居住环境?”

董朗心中一紧。他和张昭相识于微末中,而且张昭委他以重任。但此时张昭什么地位、身份?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征虏前将军,总督辽东、蓟州、宣府三镇军事。

他坐在张昭面前,很难不产生压力啊!

这时,连忙解释道:“子尚,我平时都在滦州城那边的钢铁厂。这边的铁矿都是交给下面的人管理。这里的矿工都在矿上住着。我回头就去办。”

张昭只是随口问一句,没想到董朗反应这么大。

他其实是想着后世唐山为重镇,人口肯定不下几百万。这里是具备建立城市的条件。而他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破镇子,心里头就有大搞基建的念头。

这倒不是张昭骨子里影基建狂魔”的基因。而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大规模的基建可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人口,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可以促进内需、消费。

想一想,罗斯福新政。想一想,国民经济的三大马车。

张昭摆摆手,“先不急吧。回头我统一规划。现在钢铁厂这边有什么难题需要我解决的?”

董朗道:“子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矿工不足。每日、每旬日开采的铁矿都有限。这次你要废除北直隶的卫所,会不会分流一批军户过来?”

着,他期待的看着张昭。上次从津卫中招募的一批青壮,支撑国泰商行的铁矿上的日常运营。

张昭沉吟几秒,道:“应该不会。上一次是没有办法。拿大明的百姓去开矿太奢侈。矿工的问题,我回头想想办法,看怎么给你解决。”

矿工的伤亡率非常高。

看看西方列强是怎么在非洲开金矿的?都是用奴隶。还有美国是怎么修铁路的?都是华工们的血泪。他废除卫所是要增加大明的国力,而不是要让他们过的更差,或者把这部分人口给消耗掉。

董朗就叹口气,不再这个难题。其实,钢铁厂要发展,钢铁工人也很急缺。但这个问题急不来。他准备过段时间就回京,让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委培一批钢铁工人。

又聊了一会开平中屯卫的事情,董朗先离开,他要去安排下午前往矿区查看的事宜。

张昭打算去矿区实地看一看。诚然,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煤炭并不能带来社会效率的提升。但是,铁器的产量、质量,依旧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张昭想要继续大规模生产燧发枪,钢铁的产量必须要保证。打造刀剑、盔甲,铁器要保证。另外,他想要假设铁轨,改变交通,这也离不开钢铁。

永平府(唐山)这里是目前正在运作的炼铁产业区,他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工业基地。同时,辽东都司下的鞍山还等着他去开发呢。

王承裕把要去午休的张昭喊住,笑眯眯的道: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