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

傍晚时天地间一片幽暗,暗淡的暮色笼罩在红墙绿瓦间。

张昭给太监们领着穿过宏伟的广场,富丽堂皇的殿宇,到乾清宫西暖阁中。

有明一朝,在早朝变成走形式之后,皇帝和大臣们的沟通就缺乏固定的时间、场合。君臣间不会定期开会,而是以国家大事为开会原因。发生重大事件,皇帝会召集群臣商议。

像弘治皇帝一个月前在武英殿中召集群臣,面议太子朱厚照学习的事宜就算。

议事制度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这对于治理而言非常不好。定期的经庭大可以算,但皇帝很多时候会停掉经庭。譬如:正德皇帝,嘉靖皇帝。

而弘治皇帝的习惯就是在西暖阁,他的住处召见大臣,在和几个重臣见面时,将国家大事定下来。

这种议事的模式其实也很不错。可以保证国家的运转。但是,对皇帝而言那可就是苦差事。基本上没有个人的休息时间。别看弘治皇帝是公认的明君,历史评价非常高,但是他一样有怠政的时候。

整个弘治朝其实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弘治皇帝励精图治,将成化朝给明王朝带来的下降的趋势给止住。社会欣欣向荣,风气清正。但接着弘治皇帝就开始休息。

这其中的代表性事件就是他宠信宦官李广。

等到天灾人祸袭来,整个国家到处是烂摊子,弘治皇帝又开始勤政,直到他死去。死时三十六岁。其实,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剧。好皇帝命不长!

西暖阁陈设华贵。弘治皇帝坐在塌椅中,旁边站在英国公张懋,司礼太监陈宽、萧敬。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昭跪地大礼参拜。心中倒是微微诧异,英国公张懋为何在这里。

弘治皇帝三十一二岁的年纪,穿着玄色的帝王常服,白胖胖的中年男子,温声道:“平身。”

待张昭起来,再说道:“朕叫萧敬派给你的制作火器的工匠可曾收到?”

张昭躬身答道:“臣已经接收二十名火器制作工匠。谢陛下恩典!”这事正月初十就办好。萧敬派了人手和他交接。工匠现在已经全部到新军千户所中。

话说明朝的工匠过的实在是惨。全家在籍,而且不能更改。这手艺、性命都是国家的。若是在家乡还好,还能做点私活。若被征调到京中,那真是生不如死。

活照干,钱没有!倒不是国家不发补贴(当然不多),而是被管理者(太监或者杂职官)克扣。只有维持日常的口粮。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水泥的功效内廷已经测试过,确实如你在太子面前所说的。水泥在军事上的作用很大。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他今天和英国公张懋、兵部尚书马文升商议这水泥的事。配方太子早交给他。事情商议完,将英国公张懋留在这里。之前,成国府闹的不像话。他需要在勋臣面前做个表态。英国公自会将他今日对张昭的态度传递出去。

张昭早就打好腹稿,朗声道:“陛下,臣练新军耗费很大,臣恳请陛下允许臣经营商货,以补贴军中用度。”

他自己的家产如果用来练新军,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兵权在历朝历代都是红线。所以,补贴只是暂时的。而且,他的二锅头利润目前也不够啊!

他需要单独再开一个经商“小号”,账目单列,将赚来的利润补充到军中。

而且,这个提议他还埋着一个隐藏的目的。

弘治皇帝沉吟数秒,道:“你家里不是在经营白酒生意吗?朕若是许你经营商货,你打算怎么做?”

他当然不可能允许张昭打着皇家的牌子去扩张自家的生意。这属于滥赏的范畴。

张昭胸有成竹的道:“臣将单独建立一个商号,账目单列。陛下为股东,拥有全部的股份。臣只求陛下允许将商号经营所的利润五成用在新军千户所中。”

这是张昭的目的。图穷匕见。多余的利润自然是上缴给皇帝。

明朝皇帝缺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除开每年一百万两的金花银,其他的入项有限。而皇帝的开销又非常大。譬如不久前,皇帝就得下发赏赐给京营的将士们。

所以,皇帝往往会喜欢给他捞钱的太监。凡是能捞钱且供奉给皇帝的太监,肯定能受重用。最典型的便是万历年间的矿监。

当然,也有太监比较牛逼的,敢花皇帝的内帑。成化朝的大太监梁芳就把成化天子的内帑给搬空。成化天子还不生气,说:“将来有人会收拾你。”

后来,他儿子,也就是弘治皇帝将梁芳给收拾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明朝皇帝就比不上秦、汉的皇帝。人家直接有少府。想怎么花都随意。

弘治皇帝脸色古怪的看着张昭。不是张昭的提议不好。而是太好!他年前还因为犒赏保国公带回来的大军和户部商议,要户部出点银子。

只是他都有点怀疑张昭究竟是不是十七岁?怎么如此的通人情世故?用皇家的牌子,做什么生意做不大?张昭竟然知道留出余地来,没有要求全部投到新军千户所中。

弘治皇帝身边的两个大太监同样神情古怪。真不怪东宫那帮小家伙们“抵制”张昭,这位是在太会抢戏!

且先不说张昭经商水平如何如何——看他的白酒生意,能力应该是极强的。就说这个商号的提议,变相给天子送钱啊!这小子脑袋怎么长的?抢他们内侍的活儿!

英国公张懋略微诧异的看看张昭。<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