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心中纠结的袁绍是打算让这四大谋臣出谋划策,可惜这四人早就暗中投靠了袁谭和袁尚。
审配、逢纪投靠的是袁尚,而辛评和郭图辅佐的则是袁谭,这四人各为其主,给出的建议自然也都向己方倾斜。
袁绍对此毫不知情,躺在病榻上对四人说道:“今外患未息,内事不可不早定,吾将议立后嗣:长子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尚,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吾欲立之。公等之意若
何?”
郭图率先说道:“三子之中,袁谭乃是长子,今又在外护卫冀州;主公若废长立幼,此乱萌也。今军威稍挫,敌兵压境,岂可复使父子兄弟自相争乱耶?主公且理会拒敌之策,立嗣之事,毋容多议。”
对于确立后嗣之事,其他人都着急,但是袁谭和郭图等人不急,因为自古以来长幼有序,若是袁绍因病逝世,那袁谭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冀州牧守,继承家业。
郭图和辛评不急,审配和逢纪却不想让袁谭如愿,连忙极力劝阻,因为袁绍也格外喜爱这个幼子,故而又僵持了起来。
正在袁绍踌躇未决之时,忽报袁熙引兵六万,自幽州来;袁谭引兵五万,自青州来;外甥高干亦引兵五万,自并州来:各至冀州助战。
如此一来,袁绍再添十六万大军,连带冀州原本的兵马,实力重新回复了大半,袁绍大喜之余,再整人马准备迎战曹操。
曹操数番征战,因为自家兖州也要留守并州、青州和徐州一线,故而也分出去了不少的兵马,所率也只有二十万余人。
如今听说袁绍数次战败,却依旧能聚得三十多万兵马,曹操也不禁感叹冀州富饶,袁绍即便如此处境,还是实力雄厚。
两军在仓亭下寨,次日,双方各布成阵势,曹操亲自引诸将出阵,袁绍也带着三子一甥及文官武将出到阵前。
昔日同殿为臣,后来也是袁术势强,但今非昔比,占据了上风的曹操阵前大笑道:“本初如今已然事计穷力尽,何尚不思投降?直待刀临项上,悔无及矣!”
曹操这番嘲讽言语惹得袁绍大怒,立刻回顾众将道:“谁敢出
马,给我拿下这曹操的头颅?”
袁尚知道父亲这段时间一直研究立后嗣之事,自然想在阵前展示一番,当即挥舞双刀,飞马出阵,在两军之间来往奔驰,耀武扬威。
曹操不认识袁尚,因此指问众将曰:“此何人也?”
身旁之人答曰:“此袁绍之三子袁尚也。”
曹操这边实力与日俱增,麾下众将也想多的功劳,还不等曹操指派,一将挺枪直接出阵迎敌,原来此人乃事徐晃部将史涣。
两骑相交,不到三个回合,袁绍拨马刺斜而走,史涣不疑有他飞马去追,不想袁尚在马上拈弓搭箭,翻身背射,正中史涣左目,当场坠马而死。
袁绍见袁尚得胜,心中大喜,赶忙挥鞭一指,大队人马便涌了过去,两方兵马混战大杀了一场,数个时辰后才各自鸣金收军还寨。
一时胜败并没有影响曹操的心态,不过袁绍重新聚集了这么多的兵马,还有本方城池据守,要是按照这个形式继续下去,那所需要的时间就太长了。
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只是袁绍现在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又有地利之势,想要短时间内击败他,的确是难上加难。
正在众人无计可施之时,一人轻摇羽扇走上前来,此人乃是曹操麾下的谋士程昱。
曹操自从起事以来,前来投靠他的将领和谋臣众多,麾下也是人才济济,而在谋臣中最有名的却并非程昱,而是郭嘉,荀彧和荀攸等人。
可是当程昱走出来之时,身边之人无论是武将还是谋臣,都自然的为其让出道路来,并且眼中都隐藏着惊惧之意。
帐中诸人都是久历战阵之人,为何会对程昱如此戒惧?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程昱比所有人都狠!
程昱算是众多谋士中跟随曹操时间较长的一位,程昱会慧眼识人,而且行事果断狠绝,喜欢特立独行,甚至在许多事情上曹操都不太能接受这个老谋士的作风。
不过程昱对曹操极其忠诚,也曾在曹操创业初期立下许多功劳,因此也一直被曹操的信任,但是程昱让众人害怕的原因,却是他做了一件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那便是吃人事件。
《世语》: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在黄巾之乱的时候,程昱所在的县城被黄巾贼侵犯,但是县令惊慌而逃,留下了不知所措的百姓。
程昱临危不乱地组织当地百姓反击黄巾贼,最终击退黄巾贼让县城得以保存。曹操听闻程昱的事迹后就邀请程昱辅佐自己,程昱后来也欣然答应了。
后来曹操在与张邈、张超和吕布交战的时候,曹操军本来在战场上已占劣势,而且曹操所占据的地方正好闹蝗灾,导致农民们颗粒无收,曹操的军队无法拥有充足的粮草进行补给,这对于曹操无异于雪上加霜。
最后曹操被迫无奈,只能厚着脸皮向袁绍求助,希望能借取粮草,但是袁绍也不是一个乐于助人之辈,当即提出要让曹操将亲人送到自己府上作为人质。
这样过分的要求曹操自然不会答应,不过粮草不足乃是军队大忌,稍有不慎就有让军心涣散,导崩溃战败。
正在曹操犹豫不决时,程昱主动请缨,答应曹操帮助他筹备粮草。于是程昱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