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水浒之逍遥小衙内>第四百七十八章 祭旗北伐

待送走太监,高槛立即下令,水师出渤海南下,直奔杭州湾。另三军整备,随时准备开拔。由晁盖、盛栾、尚高、孙新率军一万,及三千女军留守蓟州,其余十二万大军全部做好南下准备。

不少将军感到不解,如今宋辽边境平静,辽军全力应对东北战事,在宋辽边境兵力空虚,几时又大军压境了?高槛借口辽国有南下之意图,为的是婉拒朝廷调兵前往江南之决策,可为什么又要下令水师率先南下,并令全军做好南下准备?

高槛看到众将军那狐疑不解的神情,肃声道:“当初在平定王庆叛乱之后,我军本待一鼓作气,转战江南。可童贯为了争功邀宠,有意将我蓟州军撤回,自己兴兵五十万,鏖战数月而徒劳无功。经此一战,方腊气焰更盛,江南叛乱愈演愈烈。朝廷已经无兵可用,这才想到我蓟州军。将军们,江南一战,非我蓟州军不可,但童贯既有妒才之心,我等自然不能任其摆布。这仗要打,但不用上杆子求着去打,只有这样,才能为将士们争取到更多的福利保障,让将士们安心在前线厮杀。”

听完高槛的这一席话,众将军这才明白高槛的良苦用心。

蓟州军在按部就班的做着各种准备,不到二十,朝廷的第二道圣旨下到,再次催促蓟州军出战江南。并允诺拨库银五十万两作为军费,只要蓟州军能平定江南,高槛官升二品,其他参战将军酌情顺升。

这一次的圣旨没有上一次生硬,措辞柔和,高槛是国之栋梁,大宋之倚仗,蓟州军是大宋利器,无敌之师。言语之间,处处透着一个“求”字。

关键是那五十万银作为军费,大大鼓舞了军心。

水师传来消息,两万水师已经绕过山东半岛,进入黄海水域,正在奉令南下。

高槛下令,三军整肃,开拔江南。

这一次蓟州军的行动更是盛况空前,十二万大军足足花了两时间才全部离开蓟州城。

方腊军在与童贯所统领的近五十万宋军鏖战半年之久,终于取得了胜利,童贯被迫撤军。杭州城内欢腾一片,方腊为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在杭州城中的行宫内设宴与群臣共同庆祝,并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左丞相娄敏症右丞相祖士远、参政沈寿、兵部尚书高玉、东厅枢密院使吕师囊、苏州元帅邢政,大太子方定以及四大元帅邓元觉、厉闰、石宝、司行方、水军总管成贵等方腊麾下重臣济济一堂,杯盏交错,庆祝宋军撤军。

方腊踌躇满志,坐在大殿王位上,举杯道:“各位臣工,各位元帅、将军,大家辛苦了。苦战数月,宋军终于撤离,我江南之地再现平安。我要感谢各位将士的浴血奋战,感谢各位谋臣的出谋划策,大家一起举杯,干了!”

娄敏中举杯起身道:“如今官府腐败,苛捐杂税猛似虎狼,使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圣公举义,上合意,下应民心。圣公奉行是法平等,无分高下,得万民拥护,上庇佑。赵家王朝民心已失,早晚会被圣公取而代之。童贯之败,实乃意如此,可见圣公大事可成也。”

他的这一番话,立即引起众臣工的呼应,纷纷起身举杯,道:“圣公乃降神龙,救黎民于水火,大事可成!”

“童贯阉人兴不义之师,行逆之事,失败乃是必然。”

“圣公莫如早些登基称帝,也好号令下百姓,共同推翻暴政,还人间清平。”

各个躇踌满志,毕竟如今是大胜宋军,若是方腊成了新皇帝,建立了新皇权,那么自己就是开国功臣,名垂青史且不,福荫子孙、荣华富贵自是不在话下。

人在得意时未免忘形,大致如此。

吕师囊则道:“各位大臣,如今我南国大军虽然新胜,却不可沾沾自喜!如今我南国兵强马壮、良将如云,正是开疆拓土、推翻暴政之时。平江府北邻秀洲,威胁苏杭之地,以我之见,我们应该携胜利之威,开启北伐之校下平江府、克常州、润州、江宁等地,据长江险与宋朝划江而治。如此一来,我江南富庶之地可无虞也。待时机成熟,再举兵渡江北伐,则大业可成!”

方定举杯贺道:“好啊,吕太尉高瞻远瞩,所谋所想,正是本太子心中之念。此举若成,我江南之地将固若金汤,岂惧宋庭再来入侵?”

方腊摆摆手,道:“各位臣工所议,关乎国运。吕太尉所谏言,深得我心。不知哪位将军愿做这北伐先锋,为我南国开疆拓土,立不朽功勋?”

厉闰起身道:“末将愿往。”

方腊道:“好!厉元帅不愧是我南国擎一柱!我命你为北伐征讨右路军元帅,拨兵马两万,择日出秀洲,兵发平江府。”

厉闰俯身领命,方腊又道:“命方定为北伐征讨左路军元帅,拨兵马两万,择日出广德,兵发宣州。”

方定起身恭敬领命。

方腊扫视满殿文武群臣,道:“我在杭州等着两位元帅的捷报,届时本公亲临江宁、润州,为二位庆功!”

厉闰、方定齐齐举杯道:“属下一定不辱使命,请圣公放心。”

三日后,两路大军在杭州城内隆重祭旗开拔,几声炮响,大军开出杭州城,一路杀奔平江府,一路杀奔宣州而去。

不到半月,两城被克,大军继续北上,右路军杀奔无锡、常州,直逼润州。左路军则直奔江宁府而去。

然而,就在大军捷报频传之时,信使急报进了杭州城。

方腊正在殿上与几位重臣研究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八章 祭旗北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