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杀掉抓获的所有清朝官员,这些义军还拥立了延长王朱识,虽然不久后朱识便被清军擒杀,但已经能够明整个西北的义军都是在反清复明。
除了西北还有中原,顺治七年六月份,河南的起义军魏世骏部起义,而后竟然北上打到了北直隶境内,夺取了武安、林县、涉县等城池。
这场清顺治七年的巨变真是让几家欢喜几家愁啊,抓狂状态下的多尔衮已令旨所有朝臣今日不再御门听政,文武诸臣同赴乾清宫议事。别在门外待着啦,大家赶紧进屋好好商量一下该咋办。
朝会上一直不停踱步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怒火,已经烤透了三米外龙椅上那位刚刚长成了少年子模样的顺治皇帝的龙袍。
堂下的王公、贝子、贝勒及满蒙汉文武更是一个个只敢把气儿喘过一半,就得赶紧缩回去,要是谁敢在这时放一个响屁,特娘的......多尔衮一定会让他惨死在十级地震里边儿。
四月的和风在大殿的金顶上漫步、树上渐多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着。刚刚为和硕豫亲王多铎的葬礼脱去一身缟素的朝臣们,内心却仍在哀鸣着。
几乎每个人额头上的汗珠都簌簌地滴落着,在这下最高大的屋檐下汇聚成一场雨。没有人想着要什么,这样接踵而至的乱局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各地的起义发生的都太过突然,明军似乎也是一夜间便重新强大了。面对乱局,多尔衮停下了脚步,扫视了朝堂下的众人,大多数人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待着摄政王的目光投向自己,然后便是自己立功表现的机会了,于是当多尔衮停下脚步环视群臣的时候,包括大清的子——顺治皇帝,以及朝堂中所有文武君臣都纷纷请战......
然后呢?然后到了次日,多尔衮就自己带着大军,再次挥师亲征了。
其实他早已想好了要再次亲征山西,朝堂上的紧张只是他顾意制造的氛围,氛围越紧张,越明他亲征的必须性和紧迫性。
皇帝和朝臣们的心情越急迫,就越能明大清的杀伐只能出自于他皇父摄政王的教令之下是必须的。
第二次攻打大同,多尔衮的西征大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排场呢?他几乎把在朝的精兵猛将全都带了去,在这支亲征的大军中,有和硕英亲王阿济格,有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一同随征等等许多爱新觉罗家的凤子龙孙。
所谓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这支大军里不过是只配给人提鞋的角色,而且鳌拜能有资格给这些人提鞋,都会自认为倍儿有面子。
整支大军的总兵力更是有三十多万之巨,仅仅是正黄旗汉军固山左梦庚这样的路人甲,其所部兵马便有十多万人,多尔衮也相信此战类似左梦庚之流也一定会扮演好一个很光荣且伟大的角色——炮灰。
多尔衮为什么带着这么多人攻打一座大同城,其中有那么多王公贝勒,难道是带着辈们出来刷经验、练级打怪兽的吗?当然不是,他是不放心把这些王公贝勒们放在家里,索性都一并带了出来,免得给他在背后捣乱。
他带着这么多王公贝勒出来玩儿,那么家里安排了谁呢,他安排了谭泰。虽然谭泰名义上是因为二次南下战败,被多尔衮以问罪的名义调回的。谭泰带领八固山兵马在第二次南下灭明时打得不怎么样,可他毕竟是多尔衮的亲信,多尔衮出征,同时问他的罪,并让他回京听用,这件事做得简直神不知鬼不觉。
征西大军当然不可能只有左梦庚一个汉军,他们此去或许还将汇合已经从四川撤退至汉中的四川总兵,固山额真李国翰已经陕西的三边总督孟乔芳还有从武昌回援的平西王吴三桂。如此一来,围攻西北义军的兵马将陡增至四十余万。
那么纵观多尔衮此次的兵马调动,大清在全国的兵力布局就变化颇大了。除了依然在武昌制衡着明军主力的信义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及他的新任副帅——防守九江的代善之孙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柯浑所部。以及接替了多铎去防守南京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入内院佐理军务,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三位重臣之外,大清所有的功臣、勋贵、悍将几乎都已经被多尔衮调到西北了。
这里提洪承畴干嘛呀,如果范文程得不到多尔衮的信任,那么洪承畴在多尔衮时代的角色就是尴尬了,洪承畴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还算个人物,可在多尔衮眼中,他一直以来都什么也不是,如果非要把洪承畴在多尔衮的心中做个定位的话,我以为会是情担
所以多尔衮大婚之后,随便丢了一个的轻骑都尉的顶子给洪承畴,并将他远远地打发到江南,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怜的洪承畴啊,他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计定了多少合纵连横,可如今混的还不如他的那些前明时期的属下呢。
比如孟乔芳便曾是他的平灭流寇时的麾下重将,可人家现在是什么?人家现在是堂堂的三边总督,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也就是三等男爵。而洪承畴来到南京后,实质上领着保安的工资干着公安的差事,隐约是地方督抚的权限,却并没有职称,可孟乔芳的爵位却是比洪承畴还要高的太多。
太保兼太子太师,总督南方五省军务粮饷那是多尔衮死后三年的事情。
从洪承畴来江南,谭泰回北京,四十万大军围剿西北,便看得出哪些地区的乱局多尔衮更为关注了。
多尔衮可以不去在意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