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残明霸业>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儿,咱们回家

这一场浑河大血战,明军中的南兵,自陈策、童仲揆、戚金、冉见龙、邓起龙、张名世以下,一共战死了三位副总兵和三位参将,并校尉一百二十人。

其中陈策和童仲揆名为援剿总兵官,可在大明的军制内,级别仍然等同于副总兵,与戚金一般。

一百二十多位校尉的阵亡,牺牲不可谓不大,但是,不要忘了这场战役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对比,以及明军是在金军的家门口,以万余步兵对抗十万重装骑兵。

金军可以认为他们保住了沈阳城,便是保住了胜利。

明军当然更有理由说是获得了惨烈却伟大的胜利,然而胜利的秦良玉,这条凯旋之路却并不平坦,只因这一路之上没有任何一个明军辽东守将给她开过城门。

秦良玉和白杆兵虽然疲饿交加,也只好千里迢迢回到山海关。

对于这次德胜还师在北兵把守的城池下遭遇的礼遇,秦良玉并没有一句抱怨,只是对马祥麟和秦翼明两个子侄淡淡笑着说,“没关系,呵呵,相比能把自己的弟弟和侄儿并两千军卒从必死中救出,遭受些冷眼和排挤又算得了什么?我儿,咱们回去吧。”

而十年之后,当秦良玉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和遵永大捷德胜回乡时,家乡父老所给予她的待遇比之浑河战后的凯旋简直天壤之别。

是秦良玉的耐心和大度,是她宽广的胸襟等来了四川父老带给她那份极致的荣耀。当十年后秦良玉回到家乡四川时,她已经被父老乡亲奉若神明。

当她走在成都的街头时,迎接她的成都百姓都是纷纷在道路两旁对她焚香跪拜的,因为她是他们活着的丰碑和永远的守护神!

当时她所看到的,或许是终于让她认定了的,让她认定了这一切的牺牲,究竟所为何来。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她百战百胜,满门英烈,一家孤寡,秦良玉自然当得起百姓对她的一拜。

然而她的努力却换不回一个太平世界,赢不回一个朗朗乾坤,只有那句‘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无奈悲凉。

唯一能够留给她的,就只有家乡父老的信奉、大明百姓的爱戴和后世对她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

石柱军还师后,山海关和沈阳城一样,也开始了祭拜亡灵。而且这些亡灵之中,大多都不是石柱军,只是友军。

秦良玉一家的这个举动无疑又引来明军中有些人的讽笑,而《葬花吟》中还不是有这样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今日带着战死的你的骸骨归籍,便是明日马革裹尸的秦良玉的期颐。

丧服,荆州满城皆缟素,御赐的金丝楠木棺椁里,秦良玉身着红崖海水,五爪金龙金凤蟒袍,安详地睡去。

皇帝御笔亲书的悼文中有一句:

这盛世定如你所愿,山河犹在,护国之军犹在,然则军神不再。

是啊,军神不在,她就如那育人之师,救人之医一样,极尽全力,倾其所有试图挽救山河。

然则她也曾吐露过,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无奈。

她有着看透世事的目光,却无法对世事放手。

可谁说人生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呢?

闭目之前,她对着天空,最后喃喃了一句:“我儿,咱们这次,真的可以回家了。”

是啊,终于回家了。若有际遇,她的一指便可演化山河,可填沧海。然而她又从来把荣耀看淡,她说,封侯非她所愿。

她说,一生最深刻的记忆,并非四十年戎马,风光无限。而是与爱人日出日暮,从山野到书房,从清晨到夜晚。

最喜爱的便是如那个留下这句遗言,笃行了‘国虽无道至死不变的男人一般。’

她和他一样,他们的儿子也和他们一样,最向往‘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世界,然而他们都不曾享受过天空海阔的自由和高远。

如今一家人,终于可以如清爽的风在山间,如古城阳光般温暖,与家人共,花谢花开,直到永远。

花间灵犀采,松下听万籁。

此番春秋最自在。

莲峰云天外,故人犹待。

红衣踏雪来,入梦几载?

祭酒一坛高粱红,追思:

大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忠贞侯——马门秦氏贞素。

在带着秦良玉的棺椁率西路军返回广西的路上,天空一直下着冬雨。

没有最后兵发武昌,拿下清军在湖广的最后防线并不遗憾,战争和许多事情一样,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

女军神在最后发起总攻之前离世,西路军本身便是一支奇兵,兵力不足以支撑连续的鏖战。

军心因主将薨逝而不稳,许多人都万分悲痛。

在做出撤退还是继续进攻前,天浪手中又汇集有大量情报显示,吴三桂已经率数万关宁军从四川顺江而下,进驻武昌城。

这让天浪明白了,明军进攻武昌的时机已经失去。

于是在李定国和李锦攻克了岳州后,天浪便率石柱军和锦衣卫搬师回广西了。

留下侯性的广西军镇守洞庭湖以西,李锦镇守岳州,李定国镇守长沙。

在搬师的路上,气氛一直都是比较消沉的,失去战机并不算什么,可大明失去了最后一位军神,这是再也不能弥补的沉痛。

冬雨在追着这支抬着女军神棺椁行军的队伍下,冷风入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儿,咱们回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