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即起是曹亮多少年在军中养成的习惯,只要听到鸡鸣的声音,不管睡得多沉,他都会醒过来。
曹亮没有打扰司马如,一夜风狂雨骤,身疲力乏的司马如还沉睡梦乡,只是那雪藕般的玉臂落在被外,曹亮轻轻地给她掩好被角,出了屋。
外面的光已是大亮,只不过春寒峭冽,冰霜犹在枝头,曹亮练了一会儿剑,到也没再觉得寒冷了。
还没等他练完剑,方布已经站到了一边,他是连夜快马从长安赶回来的,不过从方布的眼神之中,看不到一丝的疲态。
他恭身站在不远处,这个位置对他来是极为熟悉的,多年以来,每当曹亮晨起练剑的时候,他就是站在这儿全程陪同的,虽然现在他已经不再担任曹亮的贴身护卫了,但多年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这么站着。
不过曹亮看到了方布之后,却没有象往常一样继续练剑,而是收起了剑,来到了方布的身边,因为他等的,就是方布带来的最新消息。
不过这个消息显然不是曹亮所希望听到的,方布赶到长安的时候,夏侯玄已经离职了,而且随同一万大军前往了洛阳。
方布原原本本地将此次长安之行的所见所闻以及打探到的消息全部详细地告诉了曹亮,甚至包括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方布都没有隐瞒。
曹亮眉头紧蹙,看来司马懿下手还是比他快得多,不过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夏侯玄在关中的地位,远比他想象之中还要差,整个关中的兵马大权,完全地掌握在郭淮的手中,夏侯玄贵为雍凉刺史征西将军,其实丁点的权力也没有,完全就是任人宰割的对象,曹亮之前对他抱有一定幻想,看来也是徒劳。
司马懿虽然掌握了洛阳朝廷并得到了不少世家大族的支持,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无所欲为,权倾下,毕竟目前的封疆大吏,许多未必还是和司马懿一心的,比如淮南的王凌,关中的夏侯玄以及兖州的令狐愚,幽州的毋丘俭,可都是和司马家政见不同的人物,是曹亮争取建立反司马同媚基础。
这其中关系最为熟络的自然是夏侯玄了,尽管曹亮也知道,夏侯玄在长安的地位比较尴尬,但毕竟夏侯玄在关中已经是任职五年了,如果他能控制一部分势力的话,还是有机会和并州形成犄角之势的。
这也就是曹亮向关中派去方布的最主要的原因,曹亮希望关中的夏侯玄,和他一起来扛起对抗司马氏的大旗。
但是很可惜,曹亮看到了这一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又如何能看不到,所以他火速地派人前往关中,将夏侯玄调任回京,而且将他的心腹之将郭淮,推到雍凉一把手的位置上。
方布最终还是迟了一步,等他赶到长安的时候,夏侯玄已经是离开了长安,在大军的护送之下,前往了洛阳,与其是护送,倒不如是押送,此时夏侯玄的地位,和囚徒来,也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押送夏侯玄回京的是股部队,以方布的武力,营救出夏侯玄来其实并不太困难,但一万大军,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所谓的万夫不挡之勇不过是形容词而己,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能出现万刃的。
以曹亮原先的想法,如果夏侯玄真得无法在关中立足的话,倒不妨将他接到并州来,毕竟曹亮和他相交莫逆,曹亮不希望这么一个朋友死在司马氏的手郑
但可惜的是,夏侯玄没有能够得到挽救,他返回了洛阳,踏上了那条属于他的不归路。
还有一个人,是曹亮所牵挂的,那就是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不过方布到达长安的时候,夏侯霸已经是逃了出去,投奔了蜀国,这倒是和历史上的夏侯霸别无二致。
在这一点上,夏侯霸显然要比夏侯玄更为地精明一些,回洛阳明显是死路一条,投奔蜀国虽然困难重重,但最起码还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所以夏侯霸明哲保身,选择了叛逃,这对羊祜来,不算什么好消息,但也绝对算不上噩耗,活着,就有希望,那怕是身在异国他乡,终归还是有见面的机会的。
其实最让曹亮引起警惕的,还是押送夏侯玄的那一万人,押送一个再危险的人物,也不至于会调动一万大军,司马懿此举,必然是另有深意的。
如今司马氏的军队屯扎在河内,并没有主动地来进攻并州,但曹亮并不认为司马懿从此之后就休兵罢战,反而是会磨刀霍霍,随时可能发起进攻。
之所以目前司马懿按兵不动,最主要的原因应当还是准备不足,曹亮知道,司马懿是一个谨慎持重的人,不打无准备之战,以目前河内的军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后勤保障上,显然都是不具备远征并州的。
此次从关中调动了一万雍州军前往洛阳,显然与押送夏侯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支军队,毫无疑问是准备进攻并州的,司马懿正在调集各方面的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对并州实施致命的一击。
而且一万雍州军,远不止是此次调动的全部力量,司马懿肯定还会从别的方面再调集兵马,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司马懿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从此次司马懿调集雍州军来看,司马懿俨然地玩一种拼图游戏,那雍州军究竟是最后的一块拼图,还是其中的某一块拼图,曹亮是不得而知的。
不过司马懿如此行动,让曹亮更为地警觉起来,看来司马懿对此次进攻并州是极为重视的,调集下之兵准备大举进犯,其规模